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產業用紡織品

簡體 | 繁體 | 分享 | e 100
編輯次數: 7 次  更新時間: 2014-04-04 09:04:58
參考資料: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產業用紡織品是指應用于生產過程的紡織品,或是與其他材料組合或復合在一起供各行各業使用的特殊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也可以定義為用于許多非紡織行業的、為各行各業服務的、專門設計的、具有工程結構的紡織品。紡織品按最終用途可以分為三大類:服裝用、裝飾用和產業用紡織品,可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是紡織品行業的一個用途分類,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中,產業用紡織品制造行業也成為非家用紡織制成品制造行業。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定義及分類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定義

產業用紡織品是指應用于生產過程的紡織品,或是與其他材料組合或復合在一起供各行各業使用的特殊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也可以定義為用于許多非紡織行業的、為各行各業服務的、專門設計的、具有工程結構的紡織品。紡織品按最終用途可以分為三大類:服裝用、裝飾用和產業用紡織品,可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是紡織品行業的一個用途分類,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中,產業用紡織品制造行業也成為非家用紡織制成品制造行業。

國際上工業發的國家較早采用了工業紡織品這一概念。后因紡織品的應用范圍大大超出了工業領域,廣泛應用于工業、農牧業、基本建設、交通運輸、醫療衛生、文娛體育、軍工及尖端科學領域的紡織品,便更新為產業用紡織品這一專業名詞,也稱為"技術紡織品"、"工程紡織品"和"技術織物"等。

產業用紡織品產品分類

產業用紡織品的種類繁多,應用范圍很廣,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出發點和側重點不同,對產業用紡織品應用領域有著不同的分類方法。

(1)我國的分類方法

按最終用途分類,我國將產業用紡織品分成了十六個大類。

1)農業栽培用紡織品;2)漁業和水產養殖用紡織品;3)土工織物;4)傳動、傳送、通風管、帶、輪胎的骨架材料;5)蓬蓋布、帆布;6)工業用呢、氈、墊等;7)產業用線、帶、繩、纜;8)革、氈等的基布;9)過濾材料及篩網;10)隔層材料及絕緣材料;11)包裝材料;12)各類勞保、防護用材料;13)文娛、體育用品的基布;14)醫療衛生及婦嬰保健產品;15)國防工業用材16)其他。

(2)國外分類方法

國外的產業用紡織品分類有的分為十四大類,也有的分為十二大類。

日本等國家分為十四大類:1)航天航空領域用紡織品;2)交通運輸用紡織品;3)包裝和傳輸用紡織品;4)信息和通信用紡織品;5)農林業用紡織品;6)工程用紡織品;7)建筑用紡織品;8)漁業和航海用紡織品;9)醫藥衛生用紡織品;10)運動和消遣用紡織品;11)機械和設備生產用紡織品;12)能源用紡織品;13)國防用紡織品;14)其他紡織品。

歐美國家分為十二大類:1)農業用紡織品;2)建筑結構用紡織品;3)紡織結構符合材料;4)過濾用紡織品;5)土工用紡織品;6)醫療用紡織品;7)軍事國防用紡織品;8)造紙用紡織品;9)安全防護用紡織品;10)運動和娛樂用紡織品;11)交通運輸用紡織品;12)其他用紡織品。

另外,歐洲產業用紡織品協會把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分成六個方面。

除了按最終用途分類外,產業用紡織品還有許多中分類方法:按所用原料分類。如玻璃纖維制成的產業用紡織品等;按加工方法或生產技術分類,如非織造產業用紡織品等;按產品的形態分類,可分為產業用纖維、產業用紗線和產業用織物等。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重點政策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往年的重點政策如下: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在第十四章第二節提到:鼓勵紡織工業增加附加值,提高紡織工業技術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發展高技術、高性能、差別化、綠色環保纖維和再生纖維,擴大產業用紡織品、絲綢和非棉天然纖維的開發利用。

◆ 《產業機構調整指導目錄(2005年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2005年40號)將紡織工業列為鼓勵類行業。

◆ 《關于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2006】762號)指出:鼓勵采用高新技術的產業用特種紡織品生產。

◆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07)》(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2007年57號)將采用高新技術的產業用特種紡織生產行業列為鼓勵外商投資行業。

◆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計劃(2009)》明確對產業用紡織品的指導意見,并鼓勵國內基礎設施建設中采用符合質檢要求的各類產業用紡織品。《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計劃(2009)》指出:自主創新、技術改造與淘汰落后相結合。抓住對行業科技進步帶動明顯的新型材料、產業用紡織品、新型紡織機械等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結合國家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通過完善相關標準規范,存進產業用紡織品在水利、交通、建筑、農業、環保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規劃

2012年1月19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制定的《產業用紡織品"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正式印發。三部委共同編制和發布《規劃》,將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提升到了新的戰略高度,為行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和輿論環境,刺激企業在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市場開拓等方面加大投資,推動行業新一輪集約增長。

《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契機,以滿足國民經濟相關領域需求為重點,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強自主創新,加強產需銜接,完善公共服務,注重環境友好,大力提升產業用紡織品關鍵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控制和高端產品設計應用水平,全面提高產業用紡織品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與相關領域健康協調發展。

綜合考慮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所處的歷史階段、當前的主要問題和發展潛力等因素,《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指導性目標。

一是總量增長目標。《規劃》提出到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達到1290萬t左右,年均增長9.5%,行業增加值年增長12%,???個增速均高于紡織工業平均增速水平,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占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25%。

二是技術創新目標。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研發機構建設是創新的基礎,實現技術突破和高質量的產品是創新的目的。《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1.5%,建成具有國家級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3-5家,以骨干企業或產業集群為依托的行業公共研發、檢測服務平臺20家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0%以上。過濾材料、醫用防護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生產技術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三是結構優化目標。未來五年內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銷售規模超過50億元的骨干企業3-5家,銷售規模超過100億的產業集群達到3-5家。《規劃》對結構目標的提出在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產品結構,增強骨干企業實力,促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優化產業區域布局。

四是節能減排目標。產業用紡織品流程短、效率高,能源用水消耗水平低于傳統紡織服裝,只有水刺非織造布用水量較大。針對產業用紡織品特點,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水刺非織造布工藝用水回用率提高到95%,回收再利用纖維占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達到20%。

《規劃》還根據產業用紡織品應用潛力和現有基礎,提出了"十二五"著力發展的六大重點領域。

一是醫療與衛生用紡織品。包括三方面重點,高端醫用器官用紡織品,現在還主要依賴進口,如人造皮膚、疝氣修復材料、可吸收縫合線、腎透析材料等,加強與醫療部門的聯合,爭取在產業化應用方面有所突破。醫用防護材料,可大大降低交叉感染機率,提高日常防護水平,開發醫用一次性手術衣、一次性防護口罩及手術鋪單等高端醫用防護產品,擴大在傳染病醫院、ICU病房、重點手術室等場所的推廣應用。高端婦幼衛生用品專用材料,目前品牌婦幼衛生用品大部分是國外品牌,配套材料靠進口,要開發吸濕導水、服用舒適性好的配套材料。

二是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節能減排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的約束性指標,近年國家高度重視,國務院成立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連續發布了"十一五"、"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對污水、粉塵、氣體治理和排放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需求不斷增長。目前我國袋式除塵在燃煤電廠的應用比例不到10%,遠低于歐洲60%的水平,隨著國家對粉塵排放要求的提高,袋式除塵應用將逐步推廣,未來五年袋式除塵用過濾材料年需求增長將超過15%。重點開發耐高溫、耐腐蝕、高吸附、長壽命袋式除塵材料和中空纖維膜材料,開發醫藥、化工、食品、造紙等過濾用紡織品,組織工程示范,實現燃煤電廠高溫煙氣過濾材料全面國產化。

三是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土工合成材料在青藏鐵路建設工程中的應用,成功解決了高原地質裂縫、凍土隔斷、保溫、防滲等系列難題,到2015年,我國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所用土工紡織品年均增長率將超過10%。但是我國土工與建筑用紡織品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低,產品結構不合理,如占產業用紡織纖維加工量比重20%的篷帆類產品大部分屬于中低端水平,包括輕型永久膜結構建筑材料在內的高檔篷蓋類材料仍然依賴進口。重點開發功能性土工布、土工膜(格柵),生態化土工用紡織品以及結合光纖傳感器和相關監控系統的高技術土工合成材料,擴展其在人工栽培、生態修復、沙漠化治理等工程以及地鐵、隧道等高要求工程中的應用。開發輕型膜結構材料以及具有增強防裂、內墻保溫、隔聲阻燃和室外遮陽等功能的建筑用紡織品。

四是交通工具用紡織品。我國已成為世界汽車生產大國,動車、高鐵等營運里程也居世界前列,交通工具用紡織品是產業用紡織品重要應用領域,但目前我國主要為中低端產品配套,不能滿足飛機、高檔轎車需求。《規劃》提出在交通工具用紡織品方面重點開發車用內飾強吸附、阻燃、防異味、自清潔面料;開發安全氣囊安全帶纖維、面料、制品加工一條龍產業化技術,擴大非織造布在車用材料中應用,發展多功能篷蓋材料。

五是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規劃》提出在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方面要注重高性能纖維在安全防護領域的應用,開發柔性復合防刺防割面料、防彈、防爆、防生化防護服裝及消防救生用紡織品。

六是結構增強用紡織品。輕質高強的紡織復合材料在動車、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制造、專用設備中部分替代了傳統的合金材料,在減輕結構重量的同時,實現了節能降耗。采用紡織材料進行結構增強的復合材料是應對資源短缺和環境保護壓力的有效途徑,在新能源、傳統材料替代及航空航天領域需求潛力巨大,預計到2015年結構增強用紡織品需求將達到30萬t以上。但目前我國結構增強用紡織品使用的高技術纖維、功能性助劑等品種單一,質量不穩定,性能尚不能滿足要求,要推動纖維材料、結構設計、復合成型技術的聯合開發。重點開發結構增強用紡織品,推進其在風力發電、交通運輸、機械裝備、電力傳輸、航空、航天等領域替代傳統材料的進程。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產業鏈分析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產業鏈,是從石油化工、產業用天然纖維材料生產到產業用化學纖維生產、紡織加工、產業用紡織品制造直至最后消費的一個整體網絡鏈結構模式,并且該鏈條對上游的供應者、中游的生產者、下游的消費者同等重視。

圖表1: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產業用紡織品只有麻袋、帆布、繩、帶、纜等幾個品種。到1985年才提出產業用紡織品的概念。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在1988年開始有統計資料,當時將麻袋類產品剔除在外。2009年在世界經濟陷入全面危機的情況下,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和非織造布的產量仍以超過19%的增長率增長,2010-2013年依然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真正發揮了其作為紡織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電的作用。目前,我國產業用紡織產量突破1000萬噸。

圖表2:2013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狀態描述總結表
狀態描述指標結論
行業產值2012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608.50億元;
 2013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947.61億元。
行業銷售2012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106.29億元;
 2013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384.09億元。
行業利潤2013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實現產品銷售利潤263.9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為134.43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國際知名企業

科賽公司

韓國曉星

帝人集團

拜耳材料科技

瑞士Sanitized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國內領先企業

神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無錫市太極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欣龍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申達股份有限公司

海東青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泰州宏達繩網有限公司

江蘇通海線業有限公司

安徽金猴漁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濱州安惠繩網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文章評價COMMENT

還可以輸入2000個字

評論載入中...

研究員周關注榜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