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及配件制造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是指用于移動或固定用途的往復式、旋轉式、火花點火式或壓燃式內燃機及配件的制造,但不包括飛機、汽車和摩托車發動機的制造。
- 詞條目錄
- 1.1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定義
- 1.2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 7.1 供應商議價能力分析
- 7.2 購買商議價能力分析
- 7.3 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 7.4 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 7.5 行業現有企業競爭分析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定義與分類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定義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是指用于移動或固定用途的往復式、旋轉式、火花點火式或壓燃式內燃機及配件的制造,但不包括飛機、汽車和摩托車發動機的制造。
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1),中國把內燃機及配件制造歸入通用設備制造業(國統局代碼34)中的鍋爐及原動機制造(C341),其4級統計碼為C3412。本報告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數據采用國家統計局數據。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內燃機產品種類較多,根據不同的分類依據可以分為不同的產品類型。具體產品分類如下表:
分類依據 | 具體類別 |
根據所用燃料 | 汽油機、柴油機、天然氣(CNG)、LPG發動機、乙醇發動機等 |
根據缸內著火方式 | 電燃式、點燃式、壓燃式 |
根據沖程數 | 二沖程、四沖程 |
根據活塞運動方式 | 往復式、旋轉式 |
根據氣缸冷卻方式 | 水冷式、風冷式 |
根據氣缸數目 | 單缸機、多缸機 |
根據進氣充量壓力 | 自然吸氣式、增壓式 |
根據氣缸排列 | 立式、臥式直列、V型、對置X型、星型 |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行業主要政策
我國相繼頒布多項政策支持內燃機及配件制造業的發展,相關政策如下:
政策名稱 | 主要內容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 | 鼓勵非道路移動機械用高可靠性、低排放、低能耗的內燃機:壽命指標(重型8000-12000小時,中型5000-7000小時,輕型3000-4000小時)、排放指標(符合歐ⅢA、歐ⅢB排放指標要求);鼓勵影響非道路移動機械用內燃機動力性、經濟性、環保性的燃油系統、增壓系統、排氣后處理系統(均包括電子控制系統) |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 | 提出發展高效節能內燃機滿足國家標準排放和節能的汽車用柴油機、汽油機,船舶、鐵路機車、農業機械、工程機械、核電等配套用新一代柴油機,汽車配套用各種代用燃料發動機、混合動力車用發動機,電控直列式噴油泵、電控高壓共軌噴射系統、電控高壓單體泵以及各種新型噴油器、噴油嘴。 |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 重點研究開發混合動力汽車、替代燃料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整車設計、集成和制造技術,動力系統集成與控制技術,汽車計算平臺技術,高效低排放內燃機、燃料電池發動機、動力蓄電池、驅動電機等關鍵部件技術,新能源汽車實驗測試及基礎設施技術等。 |
《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 | 將"低油耗低噪音低排放柴油機"、"柴油機顆粒捕捉器"、"船舶低、中速柴油機及其零部件的設計(限于合資、合作)"、"船舶低、中速柴油機及曲軸的制造(中方控股)"列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 提出制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 | 指出將降低內燃機燃油消耗率,提高我國內燃機產品的節能減排水平和內燃機工業的國家競爭力。 |
行業發展規劃
2011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和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聯合制訂了《中國內燃機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該規劃在總結"十一五"期間內燃機工業發展狀況的基礎上,指出要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優化升級,大力推進自主科技創新,綜合提高全行業的整體素質及核心競爭力的發展目標,相關內容如下。
要點 | 具體說明 |
重點發展領域 | 1)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乘用車和商用車用發動機以及各種代用燃料發動機;2)發展大功率、大扭矩、高可靠性,排放達到國家標準要求的大中型工程機械用柴油機;3)發展經濟性好、可靠性高、適應性強,為各種農業機械配套的環保和節能型柴油機及汽油機;4)發展低排放、低能耗的通用小型汽油機和高端大排量摩托車用汽油機;5)發展為大型船舶配套的低油耗低排放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機;6)發展為地質和石油鉆機配套用新型高可靠性柴油機;7)發展為國防工業配套用高功率密度的柴油機;8)發展為旅游休閑、娛樂運動產業和低空飛行器配套用汽油機和柴油機;9)發展混合動力乘用車和增程式電動車用內燃機;10)發展為先進內燃機配套的零部件;11)發展用于內燃機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和檢驗測試用的各類先進測試設備和儀器;12)發展內燃機開發、實驗驗證、標定匹配和應用管理體系的信息化技術平臺。 |
重點發展產品 | 1)滿足國家排放法規要求的商用車、乘用車用柴油機和乘用車用汽油機,滿足各種類型特種車輛用高功率密度柴油機;2)大中型工程機械和拖拉機、自走式谷物聯合收割機等配套用110~260kW柴油機,中小型拖拉機和工程機械配套用18~75kW柴油機,鼓勵﹤37kW的多缸機采用增壓技術;3)重點發展天然氣、甲醇、生物等代用燃料發動機;4)游艇和低空飛行器用高速發動機;5)大型船舶用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機,內河、湖泊航運、近海捕撈及水上特種作業船用高速柴油機;6)立式單缸水冷和風冷柴油機;7)滿足國家排放法規要求的摩托車用發動機,滿足國際排放法規要求的通用小型汽油機;8)電控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電控組合式單體泵、能承受160MPa以上高動態響應的噴油器總成;9)滿足各種燃用替代燃料的內燃機用燃料供給系統;10)適用于高性能汽油機和柴油機用高效增壓器(系統);11)各類先進的排氣后處理系統、廢氣再循環系統(EGR);12)滿足整車性能需求的高可靠性電子控制系統;13)各種新型內燃機零件(如缸套、活塞、活塞環、活塞銷、曲軸、連桿、軸瓦以及進排氣機構和各結合面密封墊片等),新一代內燃機用濾清器、冷卻水泵、機油泵、輸油泵、電機電器、換熱器等部件系統(特別鼓勵支持集成模塊化產品);14)內燃機及零部件研發、制造、檢驗檢測用測試設備和儀器;15)滿足現代內燃機排放法規、適應高強化、多種燃料要求的潤滑油。 |
重點發展的技術 | 1)汽油機燃油缸內直接噴射技術和增壓技術;2)內燃機先進增壓技術(可變幾何增壓、二級增壓、機械增壓、電動及電輔助增壓等);3)內燃機高效應用替代燃料技術;4)內燃機排氣后處理技術;5)廢氣再循環(EGR)技術;6)多點、多參數高可靠性電子控制單元(ECU)技術;7)柴油機燃油精細過濾及高效水分離技術;8)內燃機可變進氣系統技術;9)內燃機用排氣制動技術;10)內燃機高密封技術,低摩擦技術;11)內燃機基礎零部件新結構、新材料、新工藝技術;12)內燃機設計及關鍵零部件參數數據庫;13)內燃機測試研發技術;14)內燃機再制造技術。 |
總量目標 | “十二五”期間,內燃機行業將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預計全行業發展速度以持續穩定和有序提高的特點運行。產品產量年均增長預計在6-8%,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預計在8-10%,經濟效益年均增長預計在10~15%。產品產量按配套使用用途預計:1)車用內燃機3000萬臺;2)工程機械用內燃機100萬臺;3)農業機械用多缸內燃機50萬臺;4)農業機械及其它用途單缸內燃機700萬臺;5)摩托車用汽油機2600萬臺;6)通用小型汽油機2800萬臺;7)固定機械用內燃機80萬臺;8)中小型船舶用高速內燃機80萬臺;9)船用(中低速)、鐵路及石油鉆探用內燃機5萬臺;10)國防工業、特種裝備及其它用途用內燃機5萬臺。 |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產業鏈分析
內燃機及配件在生產過程中,主要使用鋼鐵、有色金屬和橡膠等原材料,其主要應用于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船舶、鐵路機車等眾多領域。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研究小組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截至2012年底,我國有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規模以上生產企業546家,2012年,我國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1639.01億元和1651.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97%和13.83%,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發展狀況良好。
我國內燃機產品的產量和銷量均居世界之首,但產品整體技術水平較低。據統計,在相同的功率下,中國內燃機耗油量比國外先進機型高出20%,平均為220-350g/kWh。現階段,我國內燃機最大的弊端在于不能大規模地為挖掘機產品以及其他中高端整機產品配套。從內燃機的類別來看,混合動力方面,中國與國外的先進技術存在較大的差距。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國際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知名企業
德國道依茨股份公司(DEUTZ)
奧地利李斯特內燃機及測試設備公司(AVL)
美國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AR)
美國康明斯公司(Cummins)
日本久保田株式會社(KUBOTA)
中國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領先企業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
滬東重機有限公司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重汽集團杭州發動機有限公司
重慶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
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
廣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
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五力競爭模型分析
供應商議價能力分析
材料的需求量大,但原材料市場產能過剩,行業集中度較低,從而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整體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具體分析如下。
指標 | 相關分析 |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議價能力 |
企業數量 | 上游原材料市場中鋼鐵、橡膠和有色金屬生產企業較多,市場集中度較低 | 較高 |
應用情況 | 我國鋼材市場用鋼量最大的品種是建筑用鋼,其次是汽車和工程機械用鋼,內燃機及配件制造用鋼的比例較小,但鋼材占內燃機及配件總成本比重較大 | 較低 |
產銷狀況 | 當前我國原材料市場整體產能過剩,企業庫存積壓 | 較強 |
產品獨特性 |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對原材料沒有特殊的要求,其上游供應商產品差異較小 | 較強 |
購買商議價能力分析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的下游行業主要是汽車、船舶、工程機械和鐵路機車等工業領域,通過綜合分析,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的議價能力整體較低,但針對少數生產高端內燃機及配件產品的企業議價能力相對較高。
指標 | 相關分析 |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議價能力 |
企業規模 | 汽車、船舶、工程機械和鐵路機車等行業市場集中度高,企業的資金實力雄厚,企業規模較大,對內燃機及配件制造的購買量較大,具有較強的地位和較高的議價能力。 | 較低 |
產品特性 | 普通的內燃機及配件制造產品具有同質性,產品差異不大,這為下游行業提供了較高的議價機會,而對于高附加值的高端內燃機及配件,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對這類產品,下游企業議價能力相對較低。 | 對普通產品議價能力較低,對高端產品議價能力較高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從內燃機及配件制造的替代品行業經營狀況及轉換成本綜合分析,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存在替代品威脅。
指標 | 表現 | 結論 |
替代品 | 內燃機的替代品主要為電動機,2012年中國電動機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700多家,實現銷售收入1581.84億元,同比減少7.53%;實現利潤總額84.53億元。電動機在環保節能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 | 威脅較大 |
轉換成本 | 內燃機主要是通過燃油燃燒驅動,而電動機是電力驅動,內燃機內部是用冷卻水和潤滑油冷卻,而電動機是通過風冷,內燃機及配件制造的轉換成本較高。 | 威脅較小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研究小組
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我國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近年來隨著下游需求的拉動,盈利狀況良好,利潤率保持較高水平,這對潛在進入者具有較強的吸引力,但國家專門出臺內燃機節能減排相關政策,提高了行業的進入門檻,同時現有企業的反擊為潛在進入者提供了較大的進入壁壘。因此,中國內燃機及配件制造潛在進入者的威脅較小。
指標 | 表現 | 結論 |
吸引力評價 |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處于成長期,盈利能力等方面呈上升趨勢,2012年行業的銷售利潤率為14.02%。 | 吸引力較強 |
進入壁壘 | 1)人員壁壘:行業需要優秀科研人員,保障企業技術水平的先進度;需要熟練技術工人,保障產品質量的可靠度。 | 進入壁壘較高 |
2)政策壁壘:國家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內燃機工業節能減排的意見》,節能減排標準提高了行業進入門檻。 | ||
企業反擊程度 | 現階段,內燃機及配件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規模以上企業較多,這些企業具有豐富的資源和強大的意志力打擊新的進入者。 | 企業反擊程度較大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研究小組
行業現有企業競爭分析
以下分別從競爭數量、退出壁壘、同質化程度、行業增長率和競爭層次分析現有企業的競爭情況。綜合來看,行業處于成長階段,行業整體素質參差不齊,多數企業集中于低端產品,打價格戰,現有企業競爭激烈。
指標 | 表現 | 結論 |
競爭者數量 | 企業數量眾多,以中小企業為主,企業總數超過1000家,規模以上企業500多家。 | 競爭者數量眾多,市場競爭激烈 |
退出壁壘 | 內燃機及配件制造屬于制造行業,固定成本比重較大。 | 退出壁壘較大 |
同質化程度 | 國內內燃機及配件制造的生產企業規模較小,技術實力較低,產品以中低端為主,同質化嚴重。 | 低端產品同質化程度大 |
行業增長率 | 近年來,行業的產銷均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年均增速在15%左右,但增速呈現下降。 | 行業增長率較高,但增速呈現下降趨勢 |
競爭層次 | 低端產品市場競爭以價格為主,高端產品市場競爭以技術與品牌為主。 | 競爭層次較高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內燃機及配件制造行業研究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