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供應用儀表

簡體 | 繁體 | 分享 | e 100
編輯次數: 7 次  更新時間: 2014-04-08 11:09:12
參考資料:
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供應用儀表及其他通用儀器制造,指電、氣、水、油和熱等類似氣體或液體的供應過程中使用的計量儀表、自動調節或控制儀器及裝置,以及其他未列明的通用儀器儀表和儀表元器件的制造。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GBT4754-2011》中,我國把供應用儀表及其他通用儀器制造歸入儀器儀表制造業(國統局代碼40)中的通用儀器儀表制造(C401),其統計4級碼為C4019。

 

供應用儀表行業定義及分類

行業概念及定義

供應用儀表及其他通用儀器制造,指電、氣、水、油和熱等類似氣體或液體的供應過程中使用的計量儀表、自動調節或控制儀器及裝置,以及其他未列明的通用儀器儀表和儀表元器件的制造。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代碼GBT4754-2011》中,我國把供應用儀表及其他通用儀器制造歸入儀器儀表制造業(國統局代碼40)中的通用儀器儀表制造(C401),其統計4級碼為C4019。

行業主要產品大類

◇ 包括:

——水表、煤氣表、電度表、油表等氣體、液體計量儀表;

——恒溫器、恒壓器、液壓或氣壓自動調節或控制儀器及裝置;

——對通用儀器、儀表的修理活動;

——其他未列明的通用儀器儀表。

供應用儀表行業產業鏈分析

銅材、鋼材等金屬材料和集成電路都是供應用儀表生產中重要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的任何變動會影響到供應用儀表的質量、成本等。供應用儀表是房地產、電力供應、燃氣生產和供應、自來水生產和供應等產業的配套產品,其產品性能必須滿足這些行業的需要。這些產業的發展帶動供應用儀表制造業的發展。

圖表:供應用儀表產業鏈簡介
圖表:供應用儀表產業鏈簡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供應用儀表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供應用儀表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目前國內與供應儀表制造行業相關的主要法律和相關政策如下表所列:

圖表:2006-2012年行業相關政策動向及對風電設備行業的影響
政策行業相關內容對行業影響
《制造、修理計量器具許可監督管理辦法》就制造、修理計量器具的單位或個人的資質、以及準入等條件進行了規定和規范。有助于行業的規范發展。
《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辦法》對新建建筑、既有建筑的供熱計量設計改造、運行收費和監管處罰作出明確規定。同時,在對既有建筑圍護結構進行節能改造時,必須同步進行供熱計量改造。有利于行業企業產品銷售,并有助于行業企業進行技術更新及研發。
《天然氣能量的測定》GB/T22723-2008《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是在參照GB/T18603-2001《天然氣計量系統技術要求》的基礎上,修改采用ISO15112:2007《天然氣能量的測定》制定的,采納了ISO15112:2007中的交接界面劃分和沒有配置在線色譜儀的計量站點的天然氣組成數據和物性參數賦值方法的新技術。標志著在中國開展天然氣能量計量將有標準可依,對中國天然氣計量方式與國際慣例接軌提供了技術支持,在規范天然氣能量的測定方法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與供應用儀表行業相關的產品情況:1)“智能電網用智能電表(具有發送和接收信號、自診斷、數據處理功能)”列入“第一類 鼓勵類”;2)“民用普通電度表制造項目”列入“第二類 限制類”;3)“單相電度表:DD1、DD5、DD5-2、DD5-6、DD9、DD10、DD12、DD14、DD15、DD17、DD20、DD28”列入“第三類 淘汰類”中的“落后產品”。為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給予一定的指導和規定。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供應用儀表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522家,較上年增加21家;實現銷售收入383.20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391.30億元,實現產品銷售利潤57.32億元,利潤總額為29.25億元。2012年供應用儀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有364家,同比增長8.98%。2012年行業實現銷售收入573.68億元,實現產品銷售利潤89.59億元,利潤總額為55.65億元。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國際供應用儀表行業知名企業

美國福祿克

瑞士蘭吉爾

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知名企業

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寧波三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威勝集團

江蘇林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榮成市宇翔實業有限公司

青島華青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西歐電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鴻凌機電儀表(集團)有限公司

寧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五力競爭模型分析

(1)行業內部競爭格局

從整體競爭格局上來看,2012年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主要是由中小型企業構成,其中小型企業為308家,占比為84.62%,大型企業為7家,占比為1.92%,但從銷售收入構成上來看,大型企業銷售收入占比為13.83%,中型企業為26.43%,小型企業為59.75%,大型企業的銷售收入占比是其數量占比的7.20倍,但總體上來看,小型企業的銷售收入依然占比最大,行業呈現小型企業占主導地位的格局。

圖表:2012年供應用儀表行業不同規模企業銷售收入比重圖(單位:%)
圖表:2012年供應用儀表行業不同規模企業銷售收入比重圖(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供應用儀表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從地區分布來看,華東地區為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的主要生產基地,2012年該地區的市場份額為62.77%,其中以浙江省、江蘇省和山東省為代表。寧波三星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東海集團有限公司等供應用儀表領先企業均位于浙江省。

同時,隨著國家對供應用儀表行業進行調整,產品標準化、招標制度改革等措施將會使行業進入門檻有所提高,同時使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此外,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的節能、智能產品市場前景廣闊,利潤空間大,也吸引行業外企業進入市場。

(2)行業上游議價能力分析

綜合來看,供應用儀表行業上游的議價能力一般。

圖表:供應用儀表行業上游議價能力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企業數量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鋼材、銅材以及集成電路企業眾多,且鋼材、銅材產能過剩,下游客戶群廣泛且分散。企業數量較多,議價能力較弱
產品獨特性鋼材、銅材以及集成電路的同質化程度較高。同質化導致其議價能力下降
前向一體化能力供應用儀表行業上游的鋼材、銅材以及集成電路行業下游客戶廣泛,同時供應用儀表行業的需求僅占其一部分,并不需要控制上游來進行布局。供應用儀表企業前向一體化意愿較弱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供應用儀表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3)行業下游議價能力分析

綜合來看,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下游的議價能力較強。

圖表:中國供應用儀表行業下游議價能力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用戶數量行業的下游主要是政府機構(國家電網等)、大型企業、學校等。用戶數量較少,且擁有較強的財政實力。用戶數量少,市場大,議價能力較強
購買數量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政府等一次購買數量較大。議價能力較強
同質化程度目前我國供應用儀表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同質化程度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應用儀表企業的議價能力。議價能力較強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供應用儀表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4)行業潛在威脅分析

通過以下分析可知,供應用儀表行業的吸引力一般,同時有一定的進入壁壘,現有企業憑借其市場優勢對潛在進入者有一定擠壓,因此資本一般通過投資現有企業實現進入,綜合來看,潛在進入者威脅一般。

圖表:供應用儀表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吸引力評價行業毛利率水平在15-22%之間,相對而言,屬于較為合理的范圍。吸引力一般
進入壁壘隨著供應用儀表行業下游的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一次采購量的上升,以及行業產品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對于企業的產品質量控制、規模經濟以及研發技術水平有一定要求,從而形成了一定的壁壘。有一定進入壁壘
企業反擊程度現有企業主要是針對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招標進行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屬于零和博弈,企業的競爭意愿和能力均較大。企業反擊程度較大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供應用儀表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5)替代品威脅分析

由于居民以及工商業企業需要的供暖、熱、電以及水均需要計量儀器,因此,供應用儀表行業基本沒有相關替代品。

(6)行業競爭情況總結

根據以上分析,對各方面的競爭情況進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供應用儀表行業的競爭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表:供應用儀表行業五力分析結論
圖表:供應用儀表行業五力分析結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供應用儀表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文章評價COMMENT

還可以輸入2000個字

評論載入中...

研究員周關注榜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