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油
潤滑油是指涂在機器軸承等運動部分表面的油狀液體,主要用于減少運動部件表面間的摩擦,同時起到冷卻、密封、防腐、防銹、絕緣、功率傳送、清洗雜質等的作用。
潤滑油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產品,是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潤滑油作為石油產業的下游產品,具有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較高的特點,一個國家潤滑油使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和設備控制狀況及生產效率和環保意識的差異。
- 詞條目錄
- 1.1 潤滑油行業定義
- 1.2 潤滑油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潤滑油行業定義與分類
潤滑油行業定義
潤滑油是指涂在機器軸承等運動部分表面的油狀液體,主要用于減少運動部件表面間的摩擦,同時起到冷卻、密封、防腐、防銹、絕緣、功率傳送、清洗雜質等的作用。
潤滑油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產品,是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潤滑油作為石油產業的下游產品,具有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較高的特點,一個國家潤滑油使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和設備控制狀況及生產效率和環保意識的差異。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國把潤滑油歸入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國統局代碼25)中的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C2511)。
分類編號 | 所屬大類 | 所含小類 | 潤滑油行業所屬 |
C:制造業 | 25: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 251:精煉石油產品制造 | 2511: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指從天然原油、人造原油中提煉液態或氣態燃料以及石油制品的生產活動 |
252:煉焦 | |||
253:核燃料加工 |
潤滑油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對于潤滑油產品進行不同的分類。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分類標準主要有按產品來源、按使用用途、按使用機械和按粘度不同四類,具體如下。
分類標準 | 產品 |
按產品來源 | 動植物潤滑油、石油潤滑油、合成潤滑油 |
按使用用途 | 工業用潤滑油、車用潤滑油、工藝用潤滑油 |
按使用機械 | 內燃機油、齒輪油、液壓油、汽輪機油、電器絕緣油、壓縮機油、導熱油等 |
按粘度不同 | 高粘度油、低粘度油 |
潤滑油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潤滑油行業相關政策如下表所示:
圖表:潤滑油行業相關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 相關內容 |
機動車排放標準 | 2012年2月,環保部發布公告稱,從2013年7月1日起,所有生產、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車用壓燃式發動機與汽車,都必須符合國IV排放標準的要求。此外,北京市環保部也宣布,在全國率先實施國V機動車排放標準,時間表確定為2012年下半年。國IV排放標準實施時間的最終敲定,在業內引起較大反響,包括發動機、后處理裝置相關行業無不被波及,這一舉動也挑動著潤滑油市場的神經。 |
中石油新版《通用潤滑油基礎油》 | 新版《通用潤滑油基礎油》(Q/SY44-2009)標準于2009年4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新標準對于通用基礎油的品種和黏度進行了統一分類,并結合需求和生產實際,大大簡化了基礎油品種牌號,增強了標準的通用性。 |
《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 《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全行業經濟總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總產值年均增長13%左右。到2015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增長到14萬億元左右,并提出四大結構調整目標。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監管體制
潤滑油是現代石油化工行業的一個重要產品,潤滑油產品具有專業程度高、功能性強、技術密集、附加價值高、應用廣泛等特點,涉及工業行業中的各個領域,其發展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化學工業綜合技術水平的標志之一。
我國潤滑油行業管理體制為國家宏觀指導及協會自律管理下的市場化競爭體制,從事該行業的各企業面向市場自主經營,政府職能部門依法管理。
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對行業進行宏觀管理,主要負責研究擬定潤滑油工業的行業規劃、行業法規和經濟技術政策,組織制訂行業規章、規范和技術標準,實施行業管理和監督。
行業相關政策及標準
機動車排放標準
隨著中國汽車產量和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汽車尾氣排放污染問題日益嚴峻,汽車排放物對大氣的污染已經構成公害。為了應對這一突出問題,中國陸續出臺了不同階段汽車排放標準法規,從控制污染源頭出發,促使汽車生產企業提升排放水平,以降低有害污染物的排放。2000年,中國開始實施國I排放標準,2004年升級到國Ⅱ排放標準,2008年實施國Ⅲ排放標準,汽車排放標準日趨嚴格。
2012年2月,環保部發布公告稱,從2013年7月1日起,所有生產、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車用壓燃式發動機與汽車,都必須符合國IV排放標準的要求。此外,北京市環保部也宣布,在全國率先實施國V機動車排放標準,時間表確定為2012年下半???。國IV排放標準實施時間的最終敲定,在業內引起較大反響,包括發動機、后處理裝置相關行業無不被波及,這一舉動也挑動著潤滑油市場的神經。
對于潤滑油行業而言,商用車國IV排放標準的實施,意味著符合國III排放標準的CH-4等級潤滑油將會成為今年市場主力銷售產品。而較之低一個級別的CF-4潤滑油,預計在行業內的整體銷量將會有所下滑。而隨著IV標準全面實施,作為IV商用車最適合配置的CI-4潤滑油將會迎來銷量的大爆發。
中石油新版《通用潤滑油基礎油》
新版《通用潤滑油基礎油》(Q/SY44-2009)標準于2009年4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新標準對于通用基礎油的品種和黏度進行了統一分類,并結合需求和生產實際,大大簡化了基礎油品種牌號,增強了標準的通用性。
大類 | 品種 | 新版分類的變動 | 新版品種性能指標的變動 |
I類 | MVI、HVI、HVIS、HVIW | 黏度牌號仍按40℃賽氏黏度中心值劃分;取消了75、250、350黏度等級,取消了黏度指數小于80的所有分類品種 | 新增了飽和烴含量、低溫動力黏度指標要求,對黏度指數、色度、傾點、氧化安定性、蒸發損失、抗乳化度指標分別進行了優化和提高 |
II類 | HVIH、HVIP | 加氫基礎油黏度牌號統一按100℃運動黏度劃分;不設置3、7黏度等級 | 加氫型基礎油新增了飽和烴含量、低溫動力黏度、濁點指標要求;同時取消了苯胺點、氮含量、紫外吸光度的性能要求;對黏度指數、色度、酸值、傾點、硫含量、氧化安定性、蒸發損失等指標分別進行了合理優化和提高 |
III類 | VHVI |
新版《通用潤滑油基礎油》中,I、II類基礎油技術指標可與美孚同類油品規格相當,III類基礎油技術指標與美孚及韓國SK公司等同類油品規格相當。新版《通用潤滑油基礎油》標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行業相關標準
潤滑油行業標準主要由中國齒輪專業協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技術監督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等部門制定,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制定一些企業標準。
標準編號 | 標準名稱 | 發布部門 | 實施日期 |
CGMA3001.F01-2009 | 車輛驅動橋潤滑油 | 中國齒輪專業協會 | 2009-9-20 |
CGMA3001.G01-2009 | 車輛驅動橋潤滑油市場準入條件 | 中國齒輪專業協會 | 2009-9-20 |
NB/SH/T0586-2010 | 工業閉式齒輪油換油指標 | 中國齒輪專業協會 | 2010-10-1 |
DL/T929-2005 | 礦物絕緣油、潤滑油結構族組成的紅外光譜測定法 | 發改委 | 2009-9-20 |
GB11120-1989 | L-TSA汽輪機油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1990-4-1 |
GB/T12494-1990 | 食品機械專用白油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1991-7-10 |
GB/T 17145-1997 | 廢潤滑油回收與再生利用技術導則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1998-7-1 |
GB 12691-1990 | 空氣壓縮機油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1991-11-1 |
GB/T 12709-1991 | 潤滑油老化特性測定法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1991-1-2 |
GB/T 17038-1997 | 內燃機車柴油機油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1998-4-1 |
GB 439-1990 | 航空噴氣機潤滑油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1991-11-1 |
GB 5903-1995 | 工業閉式齒輪油 | 國家技術監督局 | 1995-12-1 |
GB/T12579-2002 | 潤滑油泡沫特性測定法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2002-7-1 |
GB/T 19936.1-2005 | 齒輪FZG試驗程序第1部分:油品的相對膠合承載能力FZG試驗方法A/8.3/90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2006-4-1 |
GB/T 2433-2001 | 添加劑和含添加劑潤滑油硫酸鹽灰分測定法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2002-3-1 |
GB/T 5822.2-2004 | 鐵路內燃機車柴油機油石油醚不溶物測定方法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2004-12-1 |
GB/T 7631.17-2003 | 潤滑劑、工業用油和相關產品(L類)的分類 第17部分:E組(內燃機油)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2003-10-1 |
GB/T 7607-2002 | 柴油機油換油指標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2003-4-1 |
行業發展規劃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制定潤滑油行業的發展規劃。2012年2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石油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全行業經濟總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總產值年均增長13%左右。到2015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增長到14萬億元左右,并提出四大結構調整目標。如下表所示:
重點 | 目的 | 目標 |
組織結構 | 企業規模的調整,提高在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效率。 | 提高氮肥、農藥、氯堿、純堿、電石、輪胎等行業產業集中度;全行業銷售收入過千億的企業從6個增加至10個。 |
原料結構 | 對一些重點行業進行改造和提高,提升原料結構的靈活性、降低原料風險。 | 烯烴原料的多元化利用;在煤化工、化肥領域,要求對原料、技術進行優化,使用更低質的煤種和先進的技術;在礦產資源利用方面,提高低品位礦的利用率。 |
產品結構 | 產品質量提升和技術路線的發展,也將是"十二五"期間的重點。 | 在煉油領域,提高油品質量,爭取在2015年全國達到國IV的標準,重點大城市達到國V的標準;在烯烴領域,發展烯烴下游產業多元化,提高高端石化產品、專用化學品的比重;在化肥領域逐步提高單質肥復合化率和專用肥施用規模;在農藥領域,將高毒高殘留農藥比例由5%降至3%以下。其中明確指出要發展高檔潤滑油、工業用油等。 |
布局結構 | 解決目前我國石油化工行業普遍存在的與城市發展的矛盾,降低安全生產隱患 | 煉油乙烯領域,提高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產業區集聚度,到2015年形成3-4個2000萬噸級煉油及3個200萬噸級乙烯生產基地;煤化工領域,向資源地集中,發展大型煤電化一體化基地;化肥領域,原料產地化肥比重提高到70%,專用化肥等深加工產品和精細化學品向消費地集中。 |
此外,技術創新、節能減排也是該規劃中的重點內容。規劃要求:到2015年,行業科技投入達銷售收入的1%以上。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裝備,產業核心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一批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實現產業化。建立和完善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全面完成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2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8%、8%、10%、10%,揮發性有機物得到有效控制。煉油裝置原油加工能耗低于86千克標準煤/噸,乙烯燃動能耗低于857千克標準煤/噸,合成氨裝置平均綜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標準煤/噸。
潤滑油行業產業鏈分析
潤滑油是一種不揮發的油狀潤滑劑,由基礎油和添加劑調和而成。基礎油是潤滑油的主要成分,約占90%。基礎油質量對于潤滑油性能至關重要,決定著潤滑油的基本性質,它提供了潤滑油最基礎的潤滑、冷卻、抗氧化、抗腐蝕、絕緣等性能。添加劑則可彌補和改善基礎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賦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潤滑油的重要組成部分。
潤滑油是用在各種類型機械上以減少摩擦,保護機械及加工件的液體潤滑劑,主要起潤滑、冷卻、防銹、清潔、密封和緩沖等作用,因此廣泛應用于汽車、機械、冶金、船舶、采礦等領域。
潤滑油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012年,隨著國家經濟增速的放緩,潤滑油行業的發展速度也有所放慢。2012年,我國潤滑油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為2324.25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44%;實現銷售收入2352.96億元,同比增長9.52%;2012年我國潤滑油行業虧損4137.15萬元,較上年虧損8.09億有所好轉。
2013年前三季度,我國潤滑油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為759家,較上年同期增長3.13%;資產和負債規模分別為1022.71億元和621.8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31%和9.86%;實現產品銷售利潤64.83億元,同比增長114.16%;實現利潤總額16.76億元。
指標 | 2011年 | 2012年 | 同比增長(%) | 2013年1-9月 |
企業數(家) | 717 | 745 | 3.91% | 759 |
從業人員(人) | 290045 | 306887 | 5.81% | / |
資產總計(萬元) | 8319148.61 | 9593711.69 | 15.32% | 10227097 |
負債合計(萬元) | 5042499.17 | 5804564.82 | 15.11% | 6218176.6 |
銷售收入(萬元) | 21483726.41 | 23529576.49 | 9.52% | 17736449 |
利潤總額(萬元) | -80875.95 | -4137.15 | / | 167575.95 |
產品銷售利潤(萬元) | 533398.39 | 589647.93 | 10.55% | 648254.12 |
工業總產值(萬元) | 21237864.14 | 23242504.03 | 9.44% | / |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綜合來看,近年來中國潤滑油行業發展狀態良好,行業產銷規模呈現上升態勢;行業利潤較高;2013年行業進出口總額實現增長。
圖表:中國潤滑油行業狀態描述總結表
狀態描述指標 | 結論 |
行業生產情況 | 近年來,中國潤滑油行業工業總產值逐年增加。2013年為2395.1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05%。2014年1-9月,我國潤滑油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32.42億元。 |
行業銷售情況 | 近年來,中國潤滑油行業銷售收入呈現增長趨勢。2013年,潤滑油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420.5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87%。2014年1-9月,潤滑油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853.01億元,同比增長4.47%。 |
行業盈利情況 | 2013年中國潤滑油行業利潤總額為27.58億元;2014年1-9月為19.78億元,同比增長18.04%。 |
行業進出口情況 | 2013年中國潤滑油行業進出口總額為37.47億美元,同比增長3.27%。2014年1-10月,中國潤滑油進出口總額為35.96億美元,其中進口額為33.79億美元,出口額為2.16億美元,實現貿易逆差31.63億美元。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財務指標、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潤滑油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國際潤滑油行業知名企業
英荷殼牌石油公司(Shell)
英國石油公司(BP)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
加德士公司(Caltex)
道達爾石油公司(TOTAL)
中國潤滑油行業領???企業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茂名分公司
埃克森美孚(太倉)石油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克市潤滑油廠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潤滑油上海分公司
殼牌統一(北京)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潤滑油分公司
嘉實多(深圳)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華東潤滑油廠
路路達潤滑油(無錫)有限公司
常州市長潤石油有限公司
中國潤滑油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我國潤滑油市場可以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市場供應主體也大致分為三類。
圖表:我國潤滑油品牌競爭格局
市場 | 主要代表企業 |
高端市場 | 以殼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代表的國際潤滑油生產企業,其基礎油和添加劑資源既從國外進口,也兼有中國市場的選擇性采購,通常在國內調和生產與銷售,配方與產品開發技術主要依賴海外研發機構。這些企業在中國車用潤滑油市場的高端領域具有相對優勢。 |
中、高端市場 | 以歸屬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兩大國有石油公司的潤滑油專業分公司為主,其潤滑油品牌分別為“昆侖”、“長城”,主要占據國內市場的中檔和部分高檔市場,同時也向部分低檔市場擴展延伸。目前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潤滑油專業公司分別約占國內市場份額的26%和21%。但其在高端市場上,仍與國外企業有一定的差距。 |
中、低檔市場 | 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地方潤滑油生產供應廠商,其產品多面向中低檔市場。這些企業的規模一般不大,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但其中也有少數企業年產量達到1萬噸以上。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參考資料
- 1.中國潤滑油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
- 2.中國潤滑油行業主要企業與競爭格局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