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用車
目前,關于“專用汽車”術語,世界各國尚無統一的標準,各國對“專用汽車”這一術語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在美國和英國的汽車資料中稱為“特種汽車”,它包括客車、平頭貨車、柴油貨車、市政送貨車、三輪、大輪貨車、救護車和殯儀車等,也有稱為“專用汽車”,主要指消防車、救護車、機場用車和銀行用車等。
- 詞條目錄
- 7.1 專用車企業之間的競爭分析
- 7.2 專用用車行業供應商議價能力
- 7.3 專用車行業客戶議價能力
- 7.4 專用車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
- 7.5 專用車行業替代品威脅
專用車行業定義與分類
專用車行業定義
目前,關于“專用汽車”術語,世界各國尚無統一的標準,各國對“專用汽車”這一術語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在美國和英國的汽車資料中稱為“特種汽車”,它包括客車、平頭貨車、柴油貨車、市政送貨車、三輪、大輪貨車、救護車和殯儀車等,也有稱為“專用汽車”,主要指消防車、救護車、機場用車和銀行用車等。
在我國,根據國家標準GB/T17350《專用汽車和專用半掛車術語、代號和編制方法》,專用汽車(special purpose motor vehicle )定義為:“裝置有專用設備,具備專用功能,用于承擔專門運輸任務或專項作業以及其他專項用途的汽車。”本報告所分析的專用車范疇是我國目前專用車標準定義規定的車輛。
專用車行業分類
GB/T17350-2009標準將專用汽車和專用掛車分為:廂式汽車、罐式汽車、專用自卸汽車、倉柵式汽車、起重舉升汽車、特種結構汽車六大類,共計280余種車型。
圖表:專用汽車的分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專用車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宏觀調控政策是對改裝汽車行業管理的有益補充,有利于引導和促進專用汽車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圖表:專用車行業相關政策法規
政策法規 | 相關內容 |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 | 2004年以來,國家逐漸加大了對專用汽車行業的宏觀調控政策管理力度。2004版《汽車產業發展政策》規定:(1)國家汽車工業主管部門對專用汽車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成備案制,核準權下放到省級政府投資管理部門;(2)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注冊資本不得低于2000萬元,要具備產品開發的能力和條件;(3)對于中外專用汽車合資項目,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港澳臺投資者按外商對待。 |
《關于促進運輸類專用汽車結構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 | 2007年6月,為了抑制專用汽車行業產能過剩,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關于促進運輸類專用汽車結構調整有關問題的通知》發布實施,將“運輸類專用汽車”劃分6類,即普通半掛車(含廂式半掛車和倉柵式半掛車)、自卸半掛車、罐式半掛車、廂式汽車和倉柵式汽車、自卸汽車、罐式汽車。《通知》規定:鑒于普通半掛車、自卸車、罐式車、廂式車和倉柵式汽車的產能已經過剩,對申請新建生產上述產品的企業,2年之內暫不辦理核準和備案手續;對現有專用汽車生產企業申請生產上述產品的,2年之內暫不受理;除滿足《通知》規定的生產范圍以外,不允許專用汽車企業跨品種生產,國家發改委不受理專用汽車企業跨品種的產品申報。 |
《關于進一步加強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管理的通知》 | 2008年3月18日,國家發改委、公安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管理的通知》發布,進一步規范了專用車產品合格證管理,避免買賣合格證現象。 |
《關于加強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的通知》 | 2009年3月,工信部《關于加強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的通知》出臺,要求汽車生產企業異地設立分廠必須在兼并現有汽車生產企業的基礎上進行,對專用汽車企業的快速增長起到了抑制作用。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專用車行業發展模式分析
主機廠縱向發展模式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自2000年開始,專用汽車行業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在此期間,專用汽車產銷量明顯上升,專用汽車產量占普通載貨車產量的比例大幅上升近40%。在這種背景下,底盤生產企業、經銷商和非汽車行業資本大量向專用汽車行業進行轉移。其中,一汽、東風、重汽等大的主機廠均已建立起自己的專用汽車生產企業,使專用車企業與底盤生產企業形成縱向一體化的鏈條關系。
改裝廠橫向兼并模式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部分底盤生產企業和專用車生產企業意識到必須集中精力在各自擅長領域內做專做強才能各自提高效率,在市場競爭中勝出。由此發展出橫向兼并重組的趨勢,具體的形式如雙方合資建廠,并購,各自發揮優勢。
中集集團是橫向兼并和規模化經營的典型企業,自2002年起,中集集團開始進入專用車制造領域,目前已形成了年生產各類專用車5萬輛的產能,初步實現了專用車生產基地合理布局、市場分布廣泛、中美互動的業務框架和戰略態勢。中集車輛在專用車行業的逐步壯大,也標志著中國專用汽車制造業開始有了大規模的企業集團。
專用車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近10年來,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粗放式的發展模式,使專用汽車實現快速發展,產品品種逐漸增多,生產企業數量顯著增加,生產能力也進一步提升。未來,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高性能、高品質的專用車產品市場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專用車價格將越來越透明,價格競爭日趨激烈,必將推???企業不斷創新產品以保持高附加值,市場最終將集中在幾家大型寡頭企業手中。
圖表:中國專用車行業狀態描述總結表
指標 | 結論 |
企業規模 | 2013年,企業數量又有所增多。截至2013年末,我國擁有專用汽車公告的企業約為870家,較上年增加30家左右。 |
產量規模 | 2014年我國專用車產量增速大幅下滑,同比下降9.30%,產量為112.81萬輛。 |
區域格局 | 專用汽車產業帶有很強的區域性和聯動性,因此成為近年各地競相發展的重點產業。除湖北隨州、湖北十堰、吉林長春、山東梁山四大專用汽車傳統基地外,遼寧、河南、上海、河北、湖南、福建、重慶等地也相繼掛牌設立專用汽車產業基地,專用汽車企業遍布全國,區域競爭明顯加劇。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財務指標、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專用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領先企業技術研發進展分析報告》。
國際專用車行業領先企業
德國史密斯SCHMITZ
德國舒密特SCHMIDT
美國Wabash公司
日本多田野(TADANO)公司
日本新明和(SHINMAYWA)工業株式會社
中國專用車行業領先企業
中集車輛(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重慶市迪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徐州海倫哲專用車輛股份有限公司
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程力專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專用車行業競爭分析
專用車企業之間的競爭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我國專用汽車(掛車)公告內企業共835家,除海南省和西藏自治區外,其他29省市區均建有專用汽車(掛車)生產企業。
通常運輸類專用汽車產品差異化程度低,同質性強,產量占行業總產量90%以上,行業競爭激烈;作業類專用汽車產品差異化程度高,同質性弱,產量占行業總產量不足10%,行業競爭趨緩。因此,我國專用汽車行業產品總體上差異化程度不高,行業企業之間普遍存在競爭激烈。
專用用車行業供應商議價能力
供應商包括勞動力、原材料、資金和零部件等方面的提供部門。
1、勞動力供給者討價還價的能力
專用汽車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人口紅利趨于消失的態勢,勞動力將減少,近年每年初“用工荒”頻現,使得勞動力供應者,即工人討價還價的能力增強。此外,隨著勞動力工資水平的提高,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也擠壓了專用汽車行業的利潤空間。
2、原材料、零部件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
在鋼材供應商方面,由于鋼企屬于典型的規模經濟,對專用汽車行業企業不存在很強的依賴性;因此在與鋼企的討價還價中,專用汽車生產企業通常處于劣勢,一旦鋼材價格攀升,往往會導致專用汽車生產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此外,在零部件供應商方面,技術含量高的液壓件企業以及市場集中度高的零部件行業領先企業具備較強的議價能力。可見,專用汽車生產企業與上游的供應商之間關系較為松散,幾乎沒有形成戰略聯盟。
專用車行業客戶議價能力
客戶(購買者)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競爭力量,他們要求專用汽車行業企業降低價格,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并使行業內企業相互對立,從而導致行業競爭的加劇。
在專用汽車行業,客戶討價還價的能力因產品特點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運輸類專用汽車市場,行業供給能力高于需求能力,而且專用汽車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對同一產品來說,各企業生產的專用汽車在質量和性能上往往差異不大,客戶的選擇余地較大,這對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形成了較大壓力。此時,客戶討價還價能力較強。在作業類專用汽車市場,由于作業類產品技術含量較高且專業性強,客戶討價還價能力較弱,尤其是市場旺季時,客戶基本上是價格接受者。
專用車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
專用汽車行業存在一定的進入壁壘,對普通進入者有障礙作用,但對具有資金、渠道或技術等優勢的大型企業(集團)來說,卻沒有太大障礙,目前這部分企業(集團)多以大規模并購的形式進入行業,也正是這部分進入者對行業威脅巨大。此外,非法改裝企業還大量存在,得不到有效遏制;同時在山東、湖北、吉林、遼寧、河南、福建、寧夏、安徽等地區均出現大規模、區域化發展專用汽車產業的勢頭,市場競爭激化將不可避免。
專用車行業替代品威脅
因專用汽車行業產品特點的不同,其替代品的威脅來源也不相同。
在運輸類專用汽車市場,專用汽車作為公路運載工具與鐵路、水運、航空等存在競爭關系,這種關系表現為相互替代的程度和可能性。下圖反映了我國貨運市場年度市場份額走勢與貨運總量年度增長率的關系,目的在于揭示貨運增長量的分配情況。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來我國貨運總量持續高速增長,平均增長率為12.62%。在不斷增長的貨運市場,公路運輸占絕對優勢,市場占有率始終維持在75.0%以上,同時也是唯一的市場占有率連續5年保持增長的子行業市場。這也表明貨運市場的增量開始更多地向公路運輸集中。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年度公報數據顯現,2014年,全國公路累計完成貨運量334億噸,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6個百分點,占貨運總量的76.13%。
圖表:2010-2014年貨運分類市場占有率及貨運總量增長趨勢圖(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作業類專用汽車市場,每種專用汽車都具有其獨特的作業功能,被替代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該專用汽車市場受到的來自替代品的威脅很小,暫無明顯威脅的替代品。
參考資料
- 1.中國專用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領先企業技術研發進展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