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理行業
保理即指賣方、供應商或出口商與保理商之間存在的一種契約關系。根據該契約,賣方、供應商或出口商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債務人)訂立的貨物銷售或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的催收、信用風險控制與壞賬擔保等服務中的至少兩項。
- 詞條目錄
- 4.1 保理市場集中度分析
- 4.2 保理行業主體結構分析
- 4.3 保理業務區域分布分析
- 4.4 保理業務行業分布分析
保理行業
保理行業定義與分類
保理行業定義
保理即指賣方、供應商或出口商與保理商之間存在的一種契約關系。根據該契約,賣方、供應商或出口商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債務人)訂立的貨物銷售或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貿易融資、銷售分戶賬管理、應收賬款的催收、信用風險控制與壞賬擔保等服務中的至少兩項。
保理的分類
在實際的運用中,保理業務有多種不同的操作方式。一般可以分為:有追索權和無追索權的保理;明保理和暗保理;折扣保理和到期保理。
二、保理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2013年12月,中國銀監會發布了《商業銀行保理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銀監會擬要求銀行從嚴審查交易背景真實性和定價的合理性,對保理業務進行“全流程控制”。
商業保理的監管部門主要是國務院、商務部以及各地的工商、金融管理、商務部門等。
三、保理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009-2013年,國內保理市場規模持續擴張,特別是2012年以后,保理市場地位大幅提升。2014年,國內保理業務市場規模約為5040億歐元。
行業財務指標、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保理行業發展趨勢與細分市場開拓策略分析報告》。
中國保理行業代表企業
(一)渤海國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二)中信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三)遠東宏信有限公司
(四)上海邦匯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五)高銀保理(中國)發展有限公司
(六)鑫銀國際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七)惠豐國際保理有限公司
(八)鑫晟保理有限公司
(九)亞洲保理(深圳)有限公司
(十)上海恒茂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中國保理行業競爭分析
保理市場集中度分析
我國保理業務市場集中度較高,大部分保理業務來自銀行機構,特別是中資銀行,比重約占95%。
保理行業主體結構分析
經過十年發展,中國保理的主角依然是銀行。在銀行類保理商中,中資銀行在從業機構數和業務量上都占絕對統治地位,不論國際保理還是國內保理,中資銀行業務量市場占比都超過了95%。2013年上半年,銀行業協會25家成員單位國內保理業務量達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15.79%;國際保理業務量達594.32億美元,同比增長176.12%。
保理業務區域分布分析
目前,廣東省是中國商業保理企業數量最多的省份。據了解,截至2014年12月底,在廣東省注冊的各類商業保理企業的法人企業達732家,另有分公司14家,占全國商業保理企業注冊總數的比例接近2/3,累計注冊資金總額超過555億元。
保理業務行業分布分析
從業務領域看,中國保理業務主要集中在零售、鋼鐵、醫藥、煤炭、汽車、通信、建筑等行業,行業集中程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