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機制造
電動機是指交流或直流電動機及零件。它是利用通電線圈(也就是定子繞組)產生旋轉磁場并作用于轉子鼠籠式式閉合鋁框形成磁電動力旋轉扭矩。
- 詞條目錄
- 1.1 電動機制造行業定義
- 1.2 電動機制造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 2.1 電動機制造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 2.2 電動機制造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電動機制造行業定義與分類
電動機制造行業定義
電動機是指交流或直流電動機及零件。它是利用通電線圈(也就是定子繞組)產生旋轉磁場并作用于轉子鼠籠式式閉合鋁框形成磁電動力旋轉扭矩。
根據國標《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1),中國把電動機制造歸入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國統局代碼C38)中的電機制造(C381),其統計4級碼為C3812。
大類 | 中類 | 小類 |
C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 C381:電機制造 | 3811:發電機及發電機組制造 3812:電動機制造 3819:微電機及其他電機制造 |
電動機制造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從行業的產品分類來看,電動機產品主要包括:
類別 | 小類 |
電動機 | 交直流兩用電動機 通用直流電動機:電磁式直流電動機、永磁式直流電動機等 專用直流電動機:軋機用直流電動機、機床用直流電動機、電梯用直流電動機等 中頻電機 小功率電機:交流異步或同步小功率電動機、小功率直流電動機、小功率交流換向器電動機、小功率直線電動機等 特殊電機:旋轉變流機、電動變流機、分馬力電機、盤式電機等 電動機零件 |
電動機制造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電動機制造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與電動機相關的政策法規,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必將對電動機制造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項目 | 相關政策法規 |
電動機節能 |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關于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實施細則的通知》、《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值》,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都說明電能消耗在電動機使用中的重要地位。在當今能源緊缺之際對與電動機節能設計和使用促進了其日后在高效能社會發展趨勢下的生存能力的提高。 |
高效電機財政補貼 | 《關于印發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實施細則的通知》,將高效電機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范圍,采取財政補貼方式進行推廣。 |
行業新標準 | 《小功率電動機的安全要求》、《小功率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
出口退稅上調 | 2009年1月1日,國家將部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上調至14%。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主要涉及553種機電產品。涉及電動機制造行業的產品主要有電動機定子(用于真空中頻率600-2000Hz、功率50-1000VA條件下)和其他電動機、發電機(組)零件。 |
電動機能效標準 | 三相感應電動機能效限定值標準(MEPS)、三相感應電動機效率等級標淮或協議、美國電動機能效標準、歐盟環保法規 |
此外,與電動機制造相關的行業的“十二五”規劃也將對電動機制造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規劃 | 與電動機制造業相關內容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 《綱要》中指出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制造業由大變強。完善依托國家重點工程發展重大技術裝備政策,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這將促進電動機行業的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以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
《“十二五”機械工業發展總體規劃》 | “十二五”期間,機械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由2009年的0.425噸標煤下降到2015年的0.31噸標煤左右,年均下降5.9%。大力發展節能機電設備,量大面廣的通用機電產品設計效率大幅提升,如中小電機達到95%,風機達到92%-95%,泵達到87%-92%,氣體壓縮機達到85%-90%。 |
《中國家用電器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 自主研發出先進性的變頻技術,重點領域???括變頻驅動技術、變頻壓縮機、直流無刷電機、整機變頻智能控制關鍵技術等,加強對新型變頻技術的跟蹤和研究。 開展新材料和材料替代技術的應用研究,實現科學用材、系統優化、提高產品性能和檔次,包括家用電器小功率電機專用電工鋼、細管徑熱交換器、銅替代技術、新型保溫材料。開展材料的健康安全研究,保證使用在家電產品中的材料符合國家健康安全標準。 |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 重點領域包括:能源、水和礦產資源、環境、農業、制造業、交通運輸業、信息產業及現代服務業、人口與健康、城鎮化與城市發展、公共安全、國防,能源問題被列在重點領域的第一位。能源領域的優先主題為:工業節能、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液化及多聯產、復雜地質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規模化開發利用,超大規模輸配電和電網安全保障。超大規模電網的建設和煤能源的清潔化,高能源化的政策的出臺,無論是在能源問題,還是在大型機械產品的生產和制造上對于電動機制造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電動機制造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1)專利申請數量變化情況
從我國電動機制造專利技術總體申請量變化趨勢來看,1990年之前,專利數量在100個左右,是該技術的起步階段;1991年開始,電動機制造技術步入成長期,每年新申請的專利技術數量呈上升趨勢,2009年突破1000個,2011年達到1514個。截至2013年3月,我國電動機制造專利申請數量為7個。
(2)專利公開數量變化情況
從我國電動機制造專利技術總體公開量變化趨勢來看,1985-1987年公開數量均在100個以下,1988年開始大幅提高,此后呈上升趨勢,2012年公開了1691個,截至2013年3月公開數量達到728個。
從專利類型來看,電動機制造行業發明專利最多,占50.09%;外觀專利最少,占比為9.80%。
從我國電動機制造專利技術申請人構成來看,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達到391個;三菱電機株式會社、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發那科株式會社、LG電子株式會社分別排名第二至第五位,其專利技術均在100個以上。
申請人 | 專利數量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391 |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 229 |
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 | 126 |
發那科株式會社 | 111 |
LG電子株式會社 | 104 |
馬淵馬達株式會社 | 96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95 |
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 93 |
日本電產三協株式會社 | 88 |
株式會社三協精機制作所 | 86 |
申請人 | 專利所屬國家 | 專利件數 | 占本專題專利百分比 | 活動年期 | 發明人數 | 平均專利年齡 |
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 | CN[391] | 391 | 27.55% | 21 | 452 | 8.22 |
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 CN[229] | 229 | 16.14% | 24 | 345 | 9.01 |
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 | CN[126] | 126 | 8.88% | 27 | 293 | 9.36 |
發那科株式會社 | CN[111] | 111 | 7.82% | 10 | 92 | 4.59 |
LG電子株式會社 | CN[104] | 104 | 7.33% | 14 | 120 | 9.77 |
馬淵馬達株式會社 | CN[96] | 96 | 6.77% | 25 | 135 | 17.47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CN[95] | 95 | 6.69% | 11 | 151 | 5.91 |
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 CN[93] | 93 | 6.55% | 17 | 94 | 7.58 |
日本電產三協株式會社 | CN[88] | 88 | 6.20% | 8 | 56 | 4.01 |
株式會社三協精機制作所 | CN[86] | 86 | 6.06% | 14 | 83 | 13.23 |
從我國電動機制造專利技術申請分布來看,H02K分布量最多,擁有4705個專利技術;其次是H02P、H02H、13-01,分別有1774個、665個和443個,其他領域專利技術均低于200個。
專利類型 | 數量 | |
H02K | 電機 | 4705 |
H02P | 電動機、發電機或機電變換器的控制或調節;控制變壓器、電抗器或扼流圈 | 1774 |
H02H | 緊急保護電路裝置 | 665 |
13-01 | / | 443 |
H01H | 電開關;繼電器;選擇器;緊急保護裝置 | 169 |
H02M |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間、交流和直流之間、或直流和直流之間的轉換以及用于與電源或類似的供電系統一起使用的設備;直流或交流輸入功率至浪涌輸出功率的轉換;以及它們的控制或調節 | 164 |
G01R | 測量電變量;測量磁變量 | 161 |
H01R | 導電連接;一組相互絕緣的電連接元件的結構組合;連接裝置;集電器 | 151 |
B60K | 車輛動力裝置或傳動裝置的布置或安裝;兩個以上不同的原動機的布置或安裝;輔助驅動裝置;車輛用儀表或儀表板;與車輛動力裝置的冷卻、進氣、排氣或燃料供給結合的布置 | 148 |
H02J | 供電或配電的電路裝置或系統;電能存儲系統 | 138 |
電動機制造行業產業鏈
電動機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硅鋼、電解銅和鋁材料,原材料的價格、供應量和技術革新等均會對電動機行業造成影響。
電動機下游應用領域主要有汽車、船舶、發電設備、石油開采設備、家電等。下游應用領域對電動機制造行業的影響主要在市場需求和市場競爭方面。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電動機制造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中國電動機行業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令世人矚目。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動機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777家,實現銷售收入1581.84億元,同比減少7.53%;實現利潤總額84.53億元。
指標 | 2011年 | 2012年 | 同比增長(%) |
企業個數(家) | 765 | 777 | 1.57 |
從業人員(人) | 226634 | 204747 | -9.66 |
資產總計(萬元) | 14057622 | 12869343 | -8.45 |
負債合計(萬元) | 8481852 | 7674699 | -9.52 |
銷售收入(萬元) | 17106683 | 15818433 | -7.53 |
利潤總額(萬元) | 951925.1 | 845335.9 | -11.2 |
產品銷售利潤(萬元) | 2017864 | 1939562 | -3.88 |
工業總產值(萬元) | 17241041 | 15599961 | -9.52 |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財務指標、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電動機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國際電動機制造行業知名企業
日本松下公司
美國艾默生電機公司
瑞士ABB公司
日本富士電機集團
法國科孚德機電公司
美國AMETEK機電集團
中國電動機制造行業領先企業
臥龍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特種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電氣集團上海電機廠有限公司
衡水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華力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哈爾濱泰富電機有限公司
無錫華達電機有限公司
萊州通商機械有限公司
浙江金龍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沈陽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動機制造行業五力競爭模型分析
供應商議價能力分析
綜合來看,電動機上游原材料行業的議價能力較弱。
指標 | 表現 | 結論 |
產能 | 近年來,電動機的主要原材料硅鋼、電解銅等的產能都嚴重過剩,且還有項目在不斷上馬。原材料供過于求的矛盾突出。 | 產能過??,議價能力較弱 |
產品獨特性 | 總體來看,原材料產品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甚至是有技術含量較高的硅鋼,也因為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鋼廠“一窩蜂式”的投產而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 | 同質化導致其議價能力較弱 |
購買商議價能力分析
電動機的下游行業包括汽車、船舶、辦公自動化、家用電器等行業,總體來看,近年來電動機制造行業的下游行業大部分呈現出增速放緩的趨勢,且部分行業集中度較高,因此,電動機行業對下游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弱。
下游行業 | 相關因素分析 | 電動機制造行業對該行業的議價能力 |
汽車 | 近幾年汽車產銷規模增加,但增速明顯放緩,對于電動機需求增速放緩;汽車行業集中度相對較高。 | 較弱 |
船舶 | 在全球經濟的影響下,國內造船行業三大指標也全線下挫,在短期內,船舶行業對電動機需求的提升有限。 | 較弱 |
辦公自動化 | 辦公自動化行業需求受國家宏觀經濟影響較大,需求呈下降趨勢,行業呈供過于求走勢;辦公自動化行業集中度較高。 | 較弱 |
金屬加工機械 | 總的來看,金屬加工機械產量增速有所放緩,對電動機需求增速也呈下降趨勢。 | 較弱 |
家用電器 | 家用電器行業對電動機的需求增長有所放緩;家用電器行業集中度較高。 | 較弱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我國電動機行業替代品威脅較大。主要原因如下:
非同類產品的替代威脅較大
在市場上,電動機的主要替代品是內燃機。當前,中國內燃機行業雖涌現了一批產量規模大、產品水平高、質量好、技術裝備先進的企業,且企業紛紛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中心,以支撐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節能減排持續發展為重點,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對電動機制造行業具有一定的威脅。
同類產品的替代威脅較大
雖然我國電動機制造行業專用型產品更少,大多是通用型產品,且產品之間的差異性較小,導致通用型產品間的相互替代性較大,從而同類產品的替代威脅較大。
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我國電動機制造行業新進入者的威脅較小,主要原因如下:
◆ 行業盈利能力較弱
從行業整體盈利狀況來看,2006-2012年,我國電動機制造行業的銷售利潤率均不足13%,行業盈利能力較弱,對新進入者的吸引力較小。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 行業進入壁壘較高
從行業進入壁壘來看,我國電動機行業存在較高的認證壁壘。2001年12月3日對外發布了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從2002年5月1日起,國家認監委開始受理第一批列入強制性產品目錄的19大類132種產品的認證申請。其中小功率電動機被納入第一批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產品。特別是使用安全電壓以上的電源供電的電機產品必須獲得銷售國安全認證方可在該國銷售。
行業現有企業競爭分析
我國電動機制造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較高。主要原因如下:
◆ 行業內企業數量較多
從行業企業數量來看,2006-2012年,我國電動機制造行業的企業數量較多,且企業數量的增長趨勢明顯,2006年為741家,2010年達到1192家;2011年,企業數量大幅減少,主要是國家統計局調整了統計口徑所,2012所年企業數量又有所增加。行業內企業數量多,競爭也比較激烈。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 行業內產品同質化嚴重
從產品同質化方面來看,我國電動機制造行業產品技術含量相對較低,且產品多是通用型,專用型產品較少,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由于各產品間差異性較小,導致產品間的競爭較為激烈。
競爭情況總結
根據以上分析,對各方面的競爭情況進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電動機行業的競爭情況如下圖所示。
參考資料
- 1. 中國電動機制造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