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園區
物流園區是指為了實現物流設施集約化和物流運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設施空間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邊等各區域,集中建設的物流設施群與眾多物流業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結地。
物流園區的概念
在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18354)》中,對物流園區的概念做了較全面的解釋:物流園區是指為了實現物流設施集約化和物流運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設施空間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邊等各區域,集中建設的物流設施群與眾多物流業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結地。
在中國,第一個物流園區是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日,第一次提出物流基地這個概念,叫做"建設物流事業基礎的一個特定區域",它的特征有三:一是綜合集約性;二是獨立專業性;三是公共公益性。物流基地即從事專業物流產業、具有公共公益特性的相對集中的獨立區域。
物流園區是對物流組織管理節點進行相對集中建設與發展的、具有經濟開發性質的城市物流功能區域;同時,也是依托相關物流服務設施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運作效率,改善企業服務有關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購、便于與消費地直接聯系的生產等活動、具有產業發展性質的經濟功能區。
其外延方面:作為城市物流功能區,物流園區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運輸樞紐設施、運輸組織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以及適應城市物流管理與運作需要的物流基礎設施;作為經濟功能區,其主要作用是開展滿足城市居民消費、就近生產、區域生產組織所需要的企業生產和經營活動。根據上述定義,現代物流園區主要具有兩大功能,即物流組織管理功能和依托物流服務的經濟開發功能。
物流園區的內涵
物流園區將眾多物流企業聚集在一起,實行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發揮整體優勢,促進物流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共享相關設施,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規模效益。其內涵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物流園區是由分布相對集中的多個物流組織設施和不同的專業化物流企業構成的具有產業組織、經濟運行等物流組織功能的規模化、功能化的區域。這首先是一個空間概念,與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概念一樣,具有產業一致性或相關性,擁有集中連片的物流用地空間。
物流園區是對物流組織管理節點進行相對集中建設與發展的具有經濟開發性質的城市物流功能區域。作為城市物流功能區,物流園區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運輸樞紐設施、運輸組織及管理中心和物流信息管理中心等適應城市物流管理與運作需要的物流基礎設施。
物流園區也是依托相關物流服務設施,進行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和改善企業服務有關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購和便于與消費地直接聯系的生產等活動的具有產業發展性質的經濟功能區。作為經濟功能區,其主要任務是開展滿足城市居民消費、就近生產、區域生產組織所需要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物流園區的類型
對于物流園區的分類,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分類標準。除了日本和德國外,其他國家的物流園區建設還都屬新生事物,因此理論方面的研究比較少。日本的物流園區類型相對比較單一,主要屬于為城市綜合消費物流服務的、以配送中心功能為主的物流園區,但也兼有部分物流樞紐的功能;德國的物流園區主要是貨運樞紐型,強調兩種或兩種以上交通運輸方式的轉換。國內主要有如下幾種分類方式:
按位置構成分類,將物流園區分成集中型物流園區和非集中型物流園區兩大類;
按區域輻射范圍分類,將物流園區劃分為國際型物流園區、區域型物流園區和市域配送型物流園區三大類;
按行業導向分類,將物流園區劃分為專業型物流園區和綜合型物流園區兩大類;
按行業導向分類,將物流園區進一步細分為產業集聚型物流園區、定向服務型物流園區、陸路交通樞紐型物流園區和功能提升型物流園區四大類;
按服務對象分類,將物流園區劃分為面向生產企業服務的物流園區、面向商業零售服務的物流園區和面向全社會開放的物流園區三大類。
最近,許多物流學者根據提供的物流服務層次,把物流園區劃分為高端、中端和低端三種物流園區類型,且有關高端物流園區的概念、特征、作用以及運作模式成為了目前一個熱點研究問題。
圖表1:現有物流園區的幾種典型分類方式
物流園區相關政策解讀
圖表2:中國物流園區相關政策解讀
日期 | 政策 | 重點內容 | 相關解讀 |
2011年6月 | 《關于研究部署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 | 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并提出八個"要"。 | 8條內容幾乎全部源自中國物流聯合會2009年曾向相關部門提出的60條物流業發展政策建議,所以并未有超預期的政策指引出臺。前瞻判斷,此次會議后,各地區和相關部門將會陸續頒布相對應的更為細化的物流扶持政策。 |
2011年8月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 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加大對物流業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推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業;加強組織協調等。 | 通過此次意見發布,有利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物流業的重要性,???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積極推動物流業又好又快發展。 |
2012年1月 | 《關于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的通知》 | 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4年12月31日止,對物流企業自有的(包括自用和出租)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減按所屬土地等級適用稅額標準的50%計征城鎮土地使用稅。 | 土地稅的減半,對眾多物流倉儲企業來說將是降低成本的利好。 |
2012年5月 | 《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進入物流領域的實施意見》 | 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第三方物流服務領域、加快形成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物流領域的管理體制、為民營物流企業創造公平規范的市場競爭環境、鼓勵民營物流企業做強做大等幾個方面。 | 此次《意見》發布,將積極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從事社會化物流服務。有利于民間資本投資參與物流企業,積極進入物流業重點領域,有利于民間資本參與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同時,有利于打破阻礙物流設施資源整合利用的管理瓶頸,完善資質審批管理;減輕民營物流企業稅收負擔。 |
2012年 | 《關于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的通知》 | 對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土地使用稅實行減半征收 | 降低了物流園區用地稅收壓力 |
2012年6月 | 《關于推進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導意見》 | 支持包括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城市共同配送項目在內的六類商貿流通服務業項目,廣州、武漢、合肥等城市被納入第一批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共同配送綜合試點中央財政支持范圍。 | 完善城市共同配送節點規劃布局,鼓勵商貿物流模式創新,加快物流新技術應用步伐和加大商貿物流設施改造力度。 |
中國物流園區發展狀況分析
根據2012年國家發改委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進行了的第三次全國性的物流園區調查數據顯示。入選《2012年度中國物流園區(基地)名錄》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754家。對比2006年的207家,增長264%;與2008年的475家相比,增長58.7%。
調查數據還顯示,中國現有物流園區主要分布情況為:長江中游經濟區最多,為139家,其次是北部沿海經濟區128家、西南經濟區98家、黃河中游經濟區93家、東部沿海經濟區93家、南部沿海經濟區84家、西北經濟區63家、東北經濟區56家。
具體園區運營狀況、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物流園區布局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
國際領先物流園區和企業
美國普洛斯公司
意大利維龍(Vailog)公司
新加波海洋聯合服務有限公司
不來梅物流園區
法蘭克福機場物流園區
韓國仁川機場物流園區
日本成田國際物流聯盟
中國物流園區領先企業
普洛斯投資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嘉民集團
深圳赤灣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江橋現代物流發展有限公司
傳化集團
廣東南方物流集團有限公司
香港平謙國際有限公司
上海閔行國際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金馬駒物流產業園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 1.中國物流園區布局規劃與經營模式分析報告前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