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碳纖維

簡體 | 繁體 | 分享 | e 100
編輯次數: 6 次  更新時間: 2014-03-25 12:02:05
參考資料:
中國碳纖維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碳纖維(CF)是指含碳量大于90%的纖維材料,可以用粘膠、聚丙烯腈以及瀝青等有機纖維在高溫下碳化制取。高強、高模CF主要由聚丙烯腈長絲在1000℃以上高溫碳化形成,它與樹脂、金屬、陶瓷、碳、玻璃等復合后具有模量高、強度高、重量輕、抗疲勞、耐腐蝕等特性,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軍工、航海、化工、電子、建筑以及體育休閑等領域,是軍民兩用的高技術纖維。

碳纖維行業定義與分類

碳纖維行業定義

碳纖維(CF)是指含碳量大于90%的纖維材料,可以用粘膠、聚丙烯腈以及瀝青等有機纖維在高溫下碳化制取。

高強、高模CF主要由聚丙烯腈長絲在1000℃以上高溫碳化形成,它與樹脂、金屬、陶瓷、碳、玻璃等復合后具有模量高、強度高、重量輕、抗疲勞、耐腐蝕等特性,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軍工、航海、化工、電子、建筑以及體育休閑等領域,是軍民兩用的高技術纖維。

碳纖維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當前,各國大多按照習慣對碳纖維進行分類,分類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種:

(1)按照原料分類:纖維素基(人造絲基);聚丙烯晴(PAN)基;瀝青基(各向同性、中間相)

(2)按照制造條件和方法分類:碳纖維(800-1600℃);石墨纖維(2000-3000℃);氧化纖維(預氧絲200-300℃);活性碳纖維;氣相生長碳纖維。

(3)按力學性能分類:通用級(GP);高性能(HP);期中包括中強型(MT)、高強型(HT)、超高強型(UHT)、中模型(IM)、高模型(HM)、超高模型(UHM)。碳纖維在應用時多是作為增強材料而利用其優良的力學性能,因此使用中更多地是按其力學性能分類,一般認為纖維的拉伸強度低于1400MPa,拉伸模量小于140GPa,則此種屬于通用級碳纖維范疇。在高性能碳纖維范疇中,對中強、中模、高強、高模、超高強、超高模等并無嚴格的區分指標。

碳纖維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碳纖維作為一種新型材料,近年來發展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扶持:

1、《關于促進碳纖維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解讀

2013年2月,工信部發布的石化行業2013年形勢展望指出,2013年工信部將推動化工新材料發展,制訂并發布《關于促進碳纖維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氟化工產業政策》以及支持膜材料發展的相關政策。

圖表1:《關于促進碳纖維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解讀
發展目標到2015年,初步建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體系,碳纖維應用市場初具規模;到2020年,我國碳纖維整體創新和產業化發展能力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發展任務

1、加快技術進步,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1)提升科技創新能力;(2)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進一步深化軍民融合;(3)進一步深化軍民融合。

2、優化產業結構,規范碳纖維行業發展。(1)制定行業準入標準;(2)提高產業集中度;(3)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

3、建立標準體系,開拓和培育下游應用產業。(1)建立標準體系;(2)開拓和培育下游應用;(3)落實知識產權戰略。

4、注重平臺建設,加強人才培養。(1)注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2)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解讀

2012年7月,國務院以國發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規劃中指出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高性能纖維并提高規模化制備水平,重點圍繞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及其配套原絲開展技術提升,著力實現千噸級裝備穩定運轉,積極開展高強、高模等系列碳纖維以及芳綸開發和產業化。

2010年10月,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提到發展新材料產業。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

碳纖維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我國碳纖維行業經過長期自主研發,打破了國外技術裝備封鎖,碳纖維產業化取得初步成果。但目前全行業存在關鍵技術落后、下游應用開發滯后、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市場競爭力較弱等突出問題。

在企業培育方面,2000年,我國只有山東、吉林等地有極少數企業涉足碳纖維產品,年生產線規模僅為幾十噸,而且產品水平落后。2005年后,隨著國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碳纖維產業駛上發展快車道。目前,目前,我國已經培育出山東威海拓展碳纖維有限公司、江蘇恒神碳纖維有限公司、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

在產品生產方面,目前國內只能穩定生產T300規格的產品,T700、T800等高規格產品剛剛突破制備關鍵技術,部分碳纖維生產企業還在進行工程化技術研究。而日本企業能夠生產包括T700、T800、T1000、T1100在內的系列產品。日本僅東麗一家公司的產能就接近2萬噸,抵得上我國全部30多家企業的產能。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碳纖維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國際碳纖維行業知名企業

日本東麗工業株式會社

日本東邦人造絲公司

日本三菱麗陽株式會社

美國卓爾泰克公司

臺灣塑料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德國西格里碳素集團

美國赫克塞爾公司

美國氰特公司

中國碳纖維行業領先企業

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

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

中鋼集團江城碳纖維有限公司

蘭州藍星纖維有限公司

中油吉化碳纖維廠

河南永煤碳纖維有限公司

四川省新萬興碳纖維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大連興科碳纖維有限公司

吉林碳谷碳纖維有限公司

中國碳纖維行業五力模型分析

碳纖維行???上游議價能力分析

從以下分析整體來看,我國碳纖維企業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較弱。

圖表2:我國碳纖維行業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分析
供應產品類型分析議價能力強弱
對上游瀝青行業、粘膠行業的議價能力從供需來看,我國瀝青行業和粘膠纖維行業均供大于求。瀝青行業和粘膠行業供應狀況較為穩定,供應量充足,需求量增長較為緩慢。碳纖維行業對下游瀝青行業和粘膠纖維行業的議價能力較強
 從集中度來看,近年來瀝青行業和粘膠行業的集中度較低,但提高速度較快。集中度正逐漸提高,這也意味著碳纖維行業對這兩個行業的議價能力正在減弱
對上游丙烯腈行業的議價能力從丙烯腈行業的供給情況來看,我國丙烯腈行業供應量非常有限。我國存在著一些擴大丙烯產能的在建項目,然而這些項目最快在2013年投產,并且國內尚無該工藝的成功運行案例,且從投產到商業化運作仍需要時間檢驗;同時國內丙烷也是稀缺資源(產量僅為丙烯的一半),需要從他國進口,所以乙烯也存在著原料供應問題。短期內,我國丙烯腈市場供不應求的狀態仍將持續,我國碳纖維行業對丙烯腈行業的議價能力持續較弱
 從丙烯腈行業的需求情況來看,丙烯腈下游的腈綸行業和ABS行業對丙烯腈的需求持續增大。由于國內腈綸方面對丙烯腈的需求可能保持穩定(至今無擴能計劃),同時來自ABS的需求將保持增長,必須會擠壓丙烯腈對我國碳纖維行業的供應。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碳纖維行業下游議價能力分析

總體來看,我國碳纖維行業對下游行業的議價能力較強。

圖表3:我國碳纖維行業對下游客戶議價能力分析
分類分析議價能力強弱
從供需來看相對國際領先企業而言,我國碳纖維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國內產量很小,自給率非常低;而下游行業對碳纖維的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供不應求的狀況仍將持續。對消費者的議價能力較強
從集中度來看我國的三個碳纖維產業基地目前正處于進一步建設中,隨著各大產業基地的陸續成型,碳纖維行業的區位集中度有望提高。對消費者的議價能力逐步增強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碳纖維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綜合來看,我國碳纖維行業替代品的威脅較小。

圖表4:我國碳纖維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替代品類型分析威脅性強弱
非碳纖維行業的材料碳纖維作為國家規劃的新材料具有很多傳統材料無法替代的特性,例如在航空航天領域所展示出的耐熱、質輕特性;在能源領域展現的耐腐特性;在體育用品領域展示的耐磨、質輕特性等,都是傳統材料所無法比擬的。不存在可以較好替代碳纖維的產品
碳纖維行業內的材料我國碳纖維行業技術受到國際主要國家封鎖,始終處于較為初級的水平,產品更新替代較慢。行業內產品的替代關系不明顯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碳纖維行業新進入者威脅分析

總體而言,碳纖維行業的高技術壁壘把潛在企業拒之門外,行業面臨的新進入者威脅較小。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國外技術領先的同行企業未來幾年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較大。

圖表5:我國碳纖維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分析
威脅來源分析結論
國外企業雖然國際領先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技術封鎖非常嚴,但由于中國碳纖維行業的技術水平與國外水平差距非常明顯,國外大型企業即便是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仍然擁有著較大的競爭優勢:在國際領先企業紛紛擴大產能的情況下,不排除這些企業會將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產品在中國加大銷售量的可能。國外企業的潛在進入可能性較大,對我國現有碳纖維企業威脅程度較大
國內企業碳纖維行業屬于高科技行業,國外企業長期以來不但對高性能特種原絲制備技術高度保密、不肯轉讓,也不出售高性能特種原絲產品,中國企業想依靠國外技術進入國內市場的可能性不大。而國內企業想通過自主研發進入到碳纖維行業,則很難跨越技術壁壘。進入壁壘較高,國內企業進入可能性較小,對國內現有的企業威脅程度較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碳纖維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我國碳纖維行業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競爭激烈程度較低。

圖表6:我國碳纖維行業現有企業的競爭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競爭者數量2012年,我國共有碳纖維生產企業30多家競爭者數量較少
企業集中度相對而言,吉林神舟碳纖維公司、山東天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興中寶碳纖維有限公司、保定天鵝化纖集團、大連興科碳纖維有限公司、山西恒天紡織新纖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雖然和國外企業相比有很大差距,但和國內企業相比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以上企業在碳纖維行業中的市場份額也相對較高集中度高
競爭層次碳纖維生產企業大部分屬于低水平重復建設,國內企業目前的重心并非是競爭,而是集中在枝術和產品突破上競爭層次較低
區域競爭我國碳纖維行業是以吉林為核心,吉林碳纖維產業基地被稱為"中國碳谷",也是中國唯一的一個國家級碳纖維產業基地區域競爭較弱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碳纖維行業競爭狀況總結

運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對碳纖維行業的競爭環境分析中,可以看到碳纖維行業競爭激烈程度較弱。根據以上分析,對各方面的競爭情況進行量化,5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碳纖維行業的競爭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表7:我國碳纖維行業五力分析結論

 我國碳纖維行業五力分析結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文章評價COMMENT

還可以輸入2000個字

評論載入中...

研究員周關注榜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