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
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錳、鉻三種黑色金屬,以及鈾、釷等25種放射性金屬之外的銅、鋁、鉛、鋅、鎳、錫等59種金屬,以及硅、砷、硒、碲等5種半金屬,合計64種元素。在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 4754-2011)》中,有色金屬行業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兩大類行業,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貴金屬礦采選、稀有稀土金屬礦采選等三個種類行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包括常用有色金屬冶煉、貴金屬冶煉、稀有稀土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合金制造、有色金屬壓延加工等五個中類行業。
- 詞條目錄
- 1.1 有色金屬行業定義
- 1.2 有色金屬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 2.1 有色金屬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 2.2 有色金屬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有色金屬行業定義與分類
有色金屬行業定義
有色金屬是指除鐵、錳、鉻三種黑色金屬,以及鈾、釷等25種放射性金屬之外的銅、鋁、鉛、鋅、鎳、錫等59種金屬,以及硅、砷、硒、碲等5種半金屬,合計64種元素。在國家統計局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 4754-2011)》中,有色金屬行業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兩大類行業,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包括有色金屬礦采選、貴金屬礦采選、稀有稀土金屬礦采選等三個種類行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包括常用有色金屬冶煉、貴金屬冶煉、稀有稀土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合金制造、有色金屬壓延加工等五個中類行業。
有色金屬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按照一般長期延續的國際慣例,有色金屬可以分類為:包括銅、鋁、鉛、鋅、鎳、錫6鐘基本金屬,以及鎂、銻、汞、鎘、鉍、鈷6種常規金屬,共計12種在內的常用有色金屬,用途比較廣泛;包括鈦、鋰、銣、銫、鈹等5中在內的稀有輕金屬,一般具有比重輕、延展性好、便于加工等物理化學特征;包括鎢、鉬、釩、鉭、鈮、鋯、鉿等7種在內的稀有高熔點金屬,一般具有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硬度大等化學物理特性;包括鑭、鈰等17種金屬在內的稀土金屬,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包括銦、鍺、鎵、鉈、錸、硒、碲等7種在內的稀散金屬,具有熔點低、延展性好、熱性能穩定等物理化學特征;包括金、銀、鉑族等8種在內的貴金屬,具有延展性,為電和熱的良好導體;此外,有色金屬還包括金屬或半金屬形態的硅、砷、硼、鉀、鈉、鈣、鍶、鋇等8種。
圖表:有色金屬分類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有色金屬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從政策影響來看,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有色金屬行業的長期發展,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將鼓勵行業內公司不斷進行技術改造、降低消耗、降低污染、降低成本,未來的產品結構將逐步向更高的附加值轉變。不過,近年來,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效果并未充分體現,整個有色金屬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圖表:2012-2014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相關淘汰落后產能政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有色金屬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近年來,我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主要圍繞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拓展應用領域展開,一批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水平總體已經居世界領先地位。
(1)針對電解鋁節能減排。通過自主創新實施的低溫低電壓鋁電解項目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采用該項技術,噸鋁綜合交流電耗能比原來工藝降低800千瓦時左右,對進一步降低我國電解鋁生產能源消耗具有重大意義。我國各種鋁電解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使電解鋁單位產品電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方面。金川集團是全國三大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之一,其自主開發的《復雜難處理鎳鈷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項目的開發成功,提高了我國難處理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對增強我國資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價值。
(3)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有色金屬產業關鍵技術和新材料開發取得新成果,國內自主開發的三連爐直接煉鉛技術、精密銅管短流程高效生產工藝技術研發成功,鋁合金中厚板項目相繼投產。
(4)節能減排成效顯著。隨著新技術的廣泛推廣,有色金屬行業節能取得顯著成效,初步統計,2013年,我國鋁錠綜合交流電耗下降到13740千瓦時/噸,下降了104千瓦時/噸,全年節電約23億千瓦時;銅冶煉、電解鋅綜合能耗下降到314.4千克標準煤/噸和909.3千克標準煤/噸。同時,境外開發項目不斷推進,中國海外最大銅礦項目-中鋁秘魯特羅莫克正式建成投產,幾內亞氧化鋁項目、印尼氧化鋁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進展。
圖表:2010-2013年中國氧化鋁和電解鋁能耗指標(單位:千瓦時/噸,千克標準煤/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盡管中國常用有色金屬生產技術已經居世界領先水平,但在稀有稀土金屬新材料等開發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明顯差距。其根本原因就是,稀有稀土金屬新材料市場規模小,國內應用十分有限,導致難以獲得大量技術開發投入。
有色金屬行業產業鏈分析
有色金屬產業價值鏈就是圍繞有色金屬生產及服務所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環節之間的上下游鏈條,包括礦產勘探、礦產開采、選礦、冶煉、金屬加工(含粗加工和精加工)、終端消費晶生產等主要環節。
圖表:有色金屬行業產業鏈結構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013年,有色金屬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投資結構調整有所推進,有色金屬價格在低位震蕩,全年利潤總額轉為正增長。有色金屬工業運行雖呈現出穩中向好的跡象,但穩中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十種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完成4054.90萬噸,同比增長9.68%
圖表:2009-2013年中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及增長情況(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財務指標、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有色金屬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中國有爭金屬行業發展歷程
回顧有色金屬工業60年的發展歷程,是幾代有色人艱苦創業、不斷探索、甘于奉獻、開拓創新的60年;是有色金屬工業滄桑巨變、跨越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60年。概括起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歷程可分為改革開放前30年和改革開放后30年兩個階段和不同的發展時期。
三年經濟恢復和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49年-1957年)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用三年的時間對經受戰爭創傷處于崩潰狀態的國民經濟實行全面恢復。從1953年起,我國以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為骨干,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大規模建設。三年恢復時期,我國東北地區的一批有色金屬企業首先恢復了生產;云南、湖南、安徽及江西省的有色金屬礦山等相繼恢復了生產。到1952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恢復到7.4萬噸,是1949年的5.5倍。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53年-1957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開始大規模的建設,當時前蘇聯援建的156項基本建設項目中,有色金屬項目有13個,新建、擴建了一批有色金屬礦山、冶煉和加工企業,同時,逐步組建了地質勘探、勘察設計、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等,形成了獨立完整的有色金屬工業體系。1957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已初具規模,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21.5萬噸。
“大躍進”和調整時期(1958-1965年)
1958年,我國進入了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經過三年“大躍進”、高指標,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工業生產第一次出現下降局面。1961年開始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經過1963年~1965年的三年調整,國民經濟發展得到較好恢復,增長速度也明顯加快。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雖然受到“大躍進”時期的影響,但在調整時期得到較快發展,一批骨干企業相繼建設投產,使有色金屬工業在起伏中發展。1961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降到1957年的水平21.5萬噸,1965年恢復到46萬噸。
“文化大革命”及后期(1966年-1977年)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時期,使黨和國家遭受到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損失,國民經濟基本處于停滯、徘徊和十分困難的境地。我國有色金屬工業雖然也受到嚴重的干擾,但歷史地來看,由于有色金屬工業戰線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仍然取得了許多積極進展。特別是在當時“三線”建設的總體部署下,在西南、西北地區建設了一大批有色金屬企業,改善了產業布局,加快了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徘徊中前進,在曲折中發展。1968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降為34萬噸,到1977年產量達82萬噸。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改革開放30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大體上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到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和黨的十四大,我國正處在探索改革開放目標模式階段。
改革開放初期,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發展有色金屬工業
1983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成立,從此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制定了“優先發展鋁,積極發展鉛鋅,有條件的發展銅,有選擇地發展其他有色金屬”的發展方針,加快建設了一批基建和技改項目,特別是從國外全套引進了大型預焙鋁電解槽和銅閃速熔煉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裝備水平,并為改造傳統落后生產工藝提供了范例。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后,迅速提高了有色金屬產量。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品產量由1978年的99.6萬噸,增加到1992年的299.2萬噸。
從黨的十四大到黨的十六大,我國著力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這一時期,我國有色金屬國有企業經歷了三年改革脫困階段。從1996至1998年,有色企業出現了全行業虧損。國家及時采取了債轉股、資源枯竭礦山實行政策性關閉和貼息技術改造三項措施,使一批企業走出困境,步入快速發展之路。同時,有198戶企業先后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涉及在職職工39萬人。這一時期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已成為有色金屬工業重要組成部分。煤炭、電力、紡織等領域的有些企業開始大規模投資有色金屬行業。這一時期,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199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2000年,國務院決定將大部分中央所屬有色金屬企事業單位下放地方管理;2001年4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正式成立。2002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1012萬噸,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進入了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階段。這一時期,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實施戰略重組,圍繞做強做大主業,分離輔業,通過改制上市,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有色企業集團。同時,非國有企業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國有企業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這一時期,是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最快、經濟效益最好、技術進步最明顯、綜合實力增強最為顯著的發展階段。
中國有色金屬行業領先企業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焦作萬方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中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金嶺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葫蘆島鋅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馳宏鋅鍺股份有限公司
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有色金屬工業生產仍呈平穩增長的態勢,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幅在8%左右;國內市場主要有色金屬價格仍呈震蕩的格局,再大幅度下降或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有色金屬企業經營困難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實現利潤再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具體為:
影響有色金屬工業發展的宏觀環境發生變化
從國內宏觀環境來看,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后,現在進入了結構轉型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勞動力、土地、市場這些資源稟賦的條件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目前國內經濟增長仍保持在合理區間,不會出臺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政策。從國際環境來看,美國經濟緩慢復蘇,歐洲經濟也出現回升的跡象,日本經濟有所反彈,但世界經濟復蘇總體上比較緩慢。再加上有些國家實行超量化的寬松貨幣政策,倒逼人民幣升值,我國勞動力價格也在提高,有色金屬產品出口的難度在加大。
產業結構調整和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有色金屬產業鏈是“中間大、兩頭小”,冶煉產能過剩,礦山保障能力不足,高附加值產品短缺,總體上處于國際產業分工中低端。美歐倡導實業回歸,新興經濟體和我國形成同質化競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將面臨更多貿易摩擦,產能向國外轉移障礙重重,難度很大。結構不合理和產能過剩的問題短期內很難解決。
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加大
我國有色金屬資源相對貧乏、品質不高,對外依存度大,不但成本高,而且受制于人。能源價格高,能源政策導向也不利于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社會輿論對有色金屬工業也不太了解,只知道有色金屬生產高耗能,不知道使用環節是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