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調味品

簡體 | 繁體 | 分享 | e 104
編輯次數: 6 次  更新時間: 2014-03-19 14:13:10

調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進食欲,有益于人體健康的輔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進菜品質量,滿足消費者的感官需要,從而刺激食欲,增進人體健康。從廣義上講,調味品包括咸味劑、酸味劑、甜味劑、鮮味劑和辛香劑等,像食鹽、醬油、醋、味精、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屬此類。

調味品行業定義與分類

調味品行業定義

調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進食欲,有益于人體健康的輔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進菜品質量,滿足消費者的感官需要,從而刺激食欲,增進人體健康。從廣義上講,調味品包括咸味劑、酸味劑、甜味劑、鮮味劑和辛香劑等,像食鹽、醬油、醋、味精、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屬此類。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調味品行業被歸入食品制造業(國統局代碼C14)下的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行業(國統局代碼C146)。

調味品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根據統計局的分類,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行業又可分為味精制造、醬油、食醋及類似制品以及其他調味品、發酵制品三大類,相關分類示意圖如下所示。

圖表1: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行業分類示意圖

 

圖表1:調味品、發酵制品制造行業分類示意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調味品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調味品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1、調味品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和適用標準

調味品行業的主要法律、法規及適用標準如下表所示:

圖表2:味精產品成分對比

法律法規及標準名稱發布單位發布日期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辦法》衛生部2010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修訂版)國務院2010年1月
《食品標識管理規定》(修訂版)國家質檢總局 2009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9年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修訂版)全國人大常委會2008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谷氨酸鈉(味精)》國家質檢總局/國標委2007年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6年4月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國家質檢總局2005年9月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國家質檢總局/國標委2004年5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行業標準-雞精調味料》 國家發改委2003年1月
《中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2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2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1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釀造醬油》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0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釀造食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0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修訂版)全國人大常委會2000年7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配制食醋》國內貿易局2000年6月
《食品廣告發布暫行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12月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調味品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2、調味品行業發展規劃分析

在行業的發展規劃中,涉及到調味品行業的是國務院發改委和工信部在2011年12月31日發布的《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根據該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發酵行業的發展重點和方向為:努力提高非糧原料比重,減少玉米等糧食原料的消耗量。積極發展高附加值新產品,加快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食品行業專用酶制劑,適度發展發酵法生產小品種氨基酸(賴氨酸、谷氨酸除外)、新型酶制劑(糖化酶、淀粉酶除外)、多元醇、功能性發酵制品(功能性糖類、真菌多糖、功能性紅曲、發酵法抗氧化和復合功能配料、活性肽、微生態制劑)等生產。

發展目標為:到2015 年,發酵工業總產值達4600 億元以上,年均增長率達15%以上;培育5 家銷售收入超過100 億元的發酵工業企業,10 家以上銷售收入超過50 億的發酵工業企業;非糧原料所占比重由5%提高到15%左右;以功能糖、多元醇、酶制劑等為代表的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發酵制品比重由60%提高到70%以上,味精、檸檬酸等產品比重由24%下降到18%以下。

調味品行業產業鏈分析

調味品行業的產業鏈與食品制造產業鏈類似,上游主要以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為主要原材料,經發酵、干曬、釀造等工藝制成;中游主要包括味精、醬油、食醋等各類調味品;下游按照消費終端不同包括餐飲業、食品加工和家庭消費。

圖表3:調味品行業產業鏈

 

圖表3:調味品行業產業鏈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調味品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1、市場空間大

據統計,全球每年調味品營業額高達2400億美元,占食品工業額的12%左右,是典型的"小產品、大市場"。目前,我國調味品產業的總產值近2000億元左右(折合330億美元),占比不到世界調味品市場總量的15%。與世界調味品行業規模總量相比,我國調味品行業的發展差距是顯而易見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調味品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2、地域特征明顯

由于調味品行業呈現"諸侯割據,區域為王"的業態,許多品牌只能覆蓋到各自的區域市場,行業缺乏強勢的全國性的品牌,因此,調味品行業是公認為數不多的未完成市場整合的行業。據中國調味品???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銷售額為2058.77億元,調味品市場有999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前十名企業的市場集中度不到35%。海天作為全國最大的醬油類調味品生產企業,其銷售收入僅占全國調味品銷售收入的7.66%左右。

3、外企積極擴張

中國調味品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巨大的市場前景使得中國的調味品成為世界眾多企業進行搶占的一個重要戰場,世界跨國公司在上海財富論壇上提出"欲獨霸世界,先逐鹿中國"的口號。所以近年來,國外跨國公司不斷進軍國內調味品市場,如今國內已被外資入股或全資收購的調味品企業已占國內企業的半壁江山。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調味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國際調味品行業知名企業

日本龜甲萬株式會社(Kikkoman)

英國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

日本味之素株式會社(Kotobuki Pharmaceutical)

瑞士雀巢公司(Nestle)

日本味滋康集團(mizkan)

美國亨氏(Heinz)食品集團

中國調味品行業領先企業

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李錦記集團有限公司

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老陳醋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鹽業總公司

江蘇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河南蓮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

梅花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太太樂調味食品有限公司

聯合利華食品(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調味品行業五力競爭模型分析

供應商議價能力分析

調味品行業的上游主要為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產品,部分為肉制類產品,調味品生產所需原材料占上游的比重較小,且上游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因此對上游的議價能力較強。

圖表4:調味品行業對上游議價能力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上游供應情況上游主要為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產品,供應量較大。議價能力較強
上游產品獨特性上游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議價能力較強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購買商議價能力分析

調味品行業下游主要為各類消費者,從渠道方面來看包括餐飲、食品加工和家庭三類。整體而言,下游對調味品的需求量較大,但由于下游客戶可選擇的品牌較多,因此品牌效應較強的調味品生產企業議價能力較強,而品牌效應較弱的企業議價能力較弱。

圖表5:調味品行業對下游議價能力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下游需求情況下游客戶眾多,需求量較大。議價能力較強
下游選擇情況下游對調味品的可選擇品牌較多,下游客戶更關注的是產品的品牌。議價能力整體偏弱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目前調味品行業中并未出現替代品,也沒有出現替代品的研發,更多的則是體現為行業內部之間各類調味品的替代。

圖表6:調味品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替代品使用情況目前調味品沒有替代品,行業內主要表現為調味品內部之間的替代。壓力較小
替代品的研發情況目前并沒有對調味品替代品的研發情況出現。壓力較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通過以下分析可知,調味品行業的吸引力較強,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來品牌進入國內市場,調味品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較大。

圖表7:調味品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吸引力評價中國調味品市場潛力巨大,外來品牌正越來越多地走上中國百姓的餐桌。威脅較大
進入壁壘調味品行業是一個完全自由競爭的行業,科技含量不高,門檻較低;行業內還沒有用戶忠誠度較高的產品出現。威脅較大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調味品研究小組整理

行業現有企業競爭分析

2012年我國規模以上調味品生產企業數量達到了999家,行業的集中度較低,前十大生產企業的市場占有率也不到35%,行業內現有企業的競爭壓力較大。

圖表8:調味品行業現有企業競爭分析

指標表現結論
競爭者數量目前規模以上調味品生產企業近1000家,企業數量眾多。競爭強度較大
競爭層次調味品企業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為品牌和渠道兩個方面的競爭。競爭強度較大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競爭情況總結

根據以上分析,對各方面的競爭情況進行量化,1代表最大,0代表最小,國內調味品行業的競爭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表9:調味品行業五力分析結論

 

圖表9:調味品行業五力分析結論

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文章評價COMMENT

還可以輸入2000個字

評論載入中...

研究員周關注榜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