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
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不斷發展,相應的業務類別也陸續推出,例如手機錢包、手機銀行卡和手機會員卡等業務。
- 詞條目錄
- 1.1 按業務場景的移動支付分類
- 1.2 按運營模式的移動支付分類
- 1.3 按業務模式的移動支付分類
- 2.1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政策環境分析
- 2.2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技術環境分析
移動支付的主要分類
按業務場景的移動支付分類
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不斷發展,相應的業務類別也陸續推出,例如手機錢包、手機銀行卡和手機會員卡等業務。
適用領域 | 具體支付內容 |
信息交流 | 定制信息、流媒體、軟件下載、E-mail、通用消息、QQ等。 |
娛樂 | 游戲、視頻點播、點歌、鈴聲、手機圖片、歌曲下載等。 |
公用事業收費 | 水、電、氣收費;固定電話費、有線電視費;繳納交通罰款、養路費、過路過橋費、停車費等。 |
商業 | Internet購物、自動售貨機購物、餐館付費、連鎖超市購物、商場購物、加油費、買娛樂類票、買彩票、買車船飛機票、訂旅館客房等。 |
金融 | 購買國債、基金、股票;個人間(P2P)債務清償等。 |
按運營模式的移動支付分類
目前國內的手機支付運營方式主要有兩種模式:以金融機構為主導和以運營商為主導的移動支付。
時間 | 主要特點 |
金融機構為主導 | 金融機構與移動運營商合作的移動支付方式,以金融機構為主導,運營商作為支付通道,用戶將手機號碼與銀行卡等用戶支付賬號綁定,用戶可以通過短信、WAP等形式利用銀行卡等賬戶進行交易。 |
運營商為主導 | 移動運營商為用戶提供一個賬號,用戶預先存入費用并從該賬戶中支付費用,或者運營商通過SIM卡和STK卡直接從用戶的話費中扣除移動支付交易費用。 |
盡管這兩種手機支付的形式存在己久,但是卻尚未形成普遍的業內廣為認同的模式。在現場支付領域,運營商無疑具有巨大優勢,手機賬戶可以很方便的提供支付資金,手機卡也可以作為天然的載體。但在遠程支付方面,只能以金融機構為主導,所謂遠程支付,就是將非面對面的網上銀行和網上購物搬到手機上,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完成銀行轉賬,還款等服務,以及購物、繳費等功能。
在我國,這兩種運營方式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5種形式:運營商建設和運營、由許多SP建設獨立的移動支付系統、銀行為主建設移動支付系統、銀聯為主建設移動支付網關系統、運營商為主建設移動支付網關系統。
移動支付模式 | 支付方式(話費/銀行賬戶) | 業務開展方式 | 管理方式 | 效果評價 |
運營商建設和運營 | 話費、手機銀行、電子錢包 | 主要由運營商負責運營 | 由運營商管理,成本高,不專業 | 起步較好,對移動服務提供商(簡稱:SP)具有示范作用 |
由許多SP建設獨立的移動支付系統 | 話費、手機銀行、電子錢包 | 由SP負責建設和運行 | 由這些SP獨立負責,缺少監管 | 業務量不大,市場較難啟動,且SP成本高,和銀行連接不便 |
銀行為主建設移動支付系統 | 直接銀行賬戶 | 由銀行負責推廣 | 銀行負責管理,運營商支持不足 | 不同銀行不通用,業務不專業,市場量小 |
銀聯為主建設移動支付網關系統 | 化肥、直接銀行賬戶 | 由SP負責推廣 | 銀聯負責管理,運營商支持不足 | 銀聯沒有能力支持業務,銀行配合不力 |
運營商為主建設移動支付網關系統 | 話費、手機銀行、電子錢包 | 由SP負責推廣,運營商支持 | 運營商負責監管,銀行配合 | 業務專一,運營商支持,降低SP成本,統一銀聯連接,話費支付帶動一般支付 |
按業務模式的移動支付分類
按業務模式的類型不同,移動支付可分為以下四類。
類型名稱 | 具體介紹 |
移動代繳費業務 | 代收費的額度較小,支付時間、數額固定,所繳納費用在移動通信費用的賬單中統一結算。 |
手機錢包業務 | 該業務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共同推出的一項全新的個人移動金融服務。是將客戶的手機號碼與北京地區發行的銀聯標識借記卡進行綁定,通過手機短信等操作方式,隨時隨地為擁有北京地區發行的銀聯標識借記卡的中國移動手機用戶提供方便的個性化金融服務和快捷的支付渠道。目前支持的業務包括:移動話費自繳、充值、話費代充、話費代繳、手機彩票、手機捐款、話費余額查詢、銀行卡余額查詢等。 |
手機銀行業務 | 手機銀行(短信)業務是指銀行按照客戶通過手機發送的短信指令,為客戶辦理查詢、轉賬、匯款、捐款、消費、繳費等業務,并將交易結果以短信方式通知客戶的金融服務方式。 |
手機信用平臺業務 | 用戶手機的SIM卡等身份認證技術與信用卡身份認證技術相結合,實現一卡多用的功能。 |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政策環境分析
2004年以來中國移動支付主要政策法規整理如下:
頒布時間 | 頒布部門 | 具體名稱 | 所屬領域 |
2004年8月 | 商務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 電子認證 |
2005年4月 |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 | 《網上交易平臺服務自律規范》 | 網上交易 |
2005年6月 | 中國人民銀行 | 《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 | 網上支付 |
2005年10月 | 中國人民銀行 | 《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 | 網上支付 |
2007年3月 | 商務部 | 《關于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暫行)》 | 網上交易 |
2007年12月 | 商務部 | 《關于促進電子商務規范發展的意見》 | 電子商務 |
2008年4月 | 商務部 | 《電子商務模式規范》和《網絡購物服務規范》 | 電子商務 |
2009年11月 | 商務部 | 《關于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 | 電子商務 |
2010年6月 | 國家工商總局 | 《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 | 網絡交易 |
2010年6月 | 中國人民銀行 |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 | 第三方支付 |
2010年12月 | 中國人民銀行 | 《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 第三方支付 |
2011年11月 | 工信部 | 《電子認證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 第三方支付 |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技術環境分析
一直以來,國內手機支付標準面臨著互不兼容的13.56MHz和2.4GHz兩大頻率的選擇問題。而在2010年10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與三家電信運營商已就"手機支付的標準"問題進行商討,并最終達成共識--由中國移動牽頭,將手機支付標準統一調整為"基于13.56MHz的、符合金融行業標準的技術標準",這意味著中國手機支付標準制定問題得以解決。在此事件的影響下,中國移動和銀聯均進一步展開了戰略部署,為進一步拓展移動支付市場奠定基礎。2010年11月25日,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為手機用戶開發推廣手機錢包、手機金融軟件、手機支付安全解決方案等,并合作或探討公共事業繳費、充值結算、手機匯款等多項手機支付應用;2010年12月,中國銀聯與TCL通訊在深圳全面開展"銀聯在線"手機支付業務的合作,市民用TCL手機可實現話費充值、轉賬、信用卡還款、10元購電影票等日常便利支付。
從專利方面來看,近五年來我國移動支付行業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激增;不過,2013年專利申請數量為38項,增速有所放緩。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隨著手機用戶的滲透率進一步提高和3G網絡的逐步推廣,2011年移動支付用戶比2010年增長50.34%,整體規模將達到2.12億戶。加之,移動支付用戶的購物金額持續提高,2012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強勁增長,2012年中國移動支付用戶達到2.86億戶。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國際移動支付行業知名企業
NTT DoCoMo公司
Sony公司
PayB0x
Mobipay
中國移動支付行業領先企業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
首信易支付
北京通融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拓維信息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陽科技(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