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公共圖書館

簡體 | 繁體 | 分享 | e 100
編輯次數: 7 次  更新時間: 2014-04-08 11:07:57
參考資料:
中國公共圖書館運營管理及發展模式分析報告

根據最新發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對公共圖書館的定義:公共圖書館是指由各級人民政府投資興辦、或由社會力量捐資興辦的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圖書館,是具有文獻信息資源收集、整理、存儲、傳播、研究和服務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與社會教育設施。

公共圖書館定義、功能及作用

公共圖書館定義及性質

根據最新發布的《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對公共圖書館的定義:公共圖書館是指由各級人民政府投資興辦、或由社會力量捐資興辦的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圖書館,是具有文獻信息資源收集、整理、存儲、傳播、研究和服務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與社會教育設施。

公益性是公共圖書館的本質屬性,其主要體現為:在公共圖書館開館時間內,讀者可以平等、無償的使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

公共圖書館基本功能

公共圖書館自從產生以來,就成為文明社會不可或缺的必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前進, 公共圖書館始終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完善自身的各項服務功能。目前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功能如下表所述。

圖表1:公共圖書館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相關說明
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指收集、加工、整理,以及科學的管理人類發展所留下的珍貴文獻資源,并以文獻為物質基礎開展業務活動。
開發文獻信息資源

(1)對到館的文獻進行統計、分類、登記、編目、加工,最后調配到各借閱室,以便科學排架,合理的流通;

(2)對館外文獻信息資源進行搜索、過濾,成為虛擬館藏,形成更加寬廣、快捷的信息通道;

(3)通過現代化的手段-計算機技術,制做電子文獻供讀者通過網絡下載使用;

(4)搜集整理各類零散信息,制作加工,使其成為能夠為某一特定人群提供幫助的參考文獻;

(5)對到館文獻進行加工,形成二次、三次文獻,供讀者查詢。

參與社會文化教育

(1)思想教育:以引導和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基本導向;

(2)文明教育:通過講座、活動、板報、櫥窗展示、學習園地等各種形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社會教育:為讀者提供較完備的學習條件,教育他們獲取文獻資源的過程和方法,掌握進行終身學習所必須的技能。

豐富市民文化生活人們可以從圖書館借閱自己感興趣的圖書,回家細細品味;也可以到閱覽室里隨便翻翻報紙、看看雜志,享受閱讀樂趣;還可以聽聽講座,豐富知識;甚至可以到電子閱覽室上網沖浪,在線閱讀電子期刊,或給朋友發一封電子郵件等。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公共圖書館發展政策環境解析

《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解讀

2012年5月1日,《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簡稱"《規范》")正式實施,《規范》從適用范圍、服務資源和服務效能等方面都做出了詳細的說明。

圖表2:《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解讀
適用范圍適用于縣(市)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同時街道、鄉鎮級公共圖書館以及社區、鄉村和社會力量辦的各類公共圖書館基層服務點可參照執行。
服務資源

(1)計算機和網絡與寬帶接入:省級館總數量在100臺以上,互聯網接口100兆以上、地級館總數量在60臺以上,互聯網接口10兆以上、縣級館數量在30臺以上,互聯網接口2兆以上;

(2)館藏文獻:省級館、地級館和縣級館的入藏總量應分別達到135萬冊、24萬冊和4.5萬冊;品種分別應達到9000種、500種和100種以上。

服務效能

(1)服務時間:省級館、地級館和縣級館每周開放時間分別不少于64小時、60小時和56小時;

(2)閉架文獻獲取時間:閉架文獻提供不超過30分鐘,外圍文庫文獻提供不超過2個工作日;

(3)開架圖書排架正確率:省級館、地級館和縣級館分別不低于96%、95%和94%。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發展規劃》解讀

2012年9月12日,《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對我國"十二五"期間文化科技的發展目標、主要指標和重點工作任務及領域等方面都做出了相應的說明。

圖表3:《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發展規劃》解讀
發展目標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完備,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化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文化行業標準化體系相對完善,文化科技基礎環境條件得到改善,科技資源與文化資源的共享明顯增強,文化與科技融合在深度和廣度上取得實質性推進,有力支撐和引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主要指標

(1)重點圍繞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新興文化產業發展,加強技術研發、集成應用和產業化示范,組織實施8-10項國家級科技重點項目;

(2)加強文化科技戰略研究,支持300項左右文化科技基礎科研項目,系統部署150項左右文化領域重要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和集成技術攻關,制定30項左右文化行業技術標準,轉化推廣75項左右先進適用技術;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項目為帶動,匯集和培養10名左右文化科技領域有重要影響的技術專家,100名左右中青年科技骨干,凝聚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文化科技團隊;

(4)加強基礎環境建設。依托文化單位、科研院所和高校設立3-5個文化與科技研發基地,2-4個文化部重點實驗室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5-8個文化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培育20個文化科技企業,認定20家左右文化與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重點工作任務及領域

(1)文化科技基礎性工作:圍繞文化領域內應急性、培育性、基礎性科研工作,組織開展相關公益性科研;

(2)文化藝術資源保護與開發領域:推動文化資源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進程,利用高新技術建立起文化基礎資源的信息采集、轉換、記錄、保存的應用技術體系;

(3)文化藝術產品創作生產領域:綜合利用高新技術,創新各類文化內容和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豐富文化藝術創作的體裁與手段,增強文化藝術產品的表現力、感染力與時代感;

(4)文化傳播與服務領域:綜合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覆蓋與服務效率。統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與服務,推進數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

(5)文化裝備與系統平臺建設:加快發展文化裝備制造業,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裝備、軟件、系統研制和自主發展。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解讀

2012年2月, 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共同研究編制的《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規劃》從建設標準、項目管理、投資安排和項目建設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相應的說明。

圖表4:《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解讀
建設標準地市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主要參照《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和《文化館建設標準》,根據服務人口數量確定基本建設規模。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各地可根據當地的經濟實力和發展需要,遵照國家公布的建設標準,對項目規模作相應調整,但超出基本建設規模的部分中央不再補助投資。
項目管理實行項目儲備庫制度。具體來說,對于現有無館舍或館舍面積未達到標準下限、且近15年未曾大修過的地市級圖書館、文化館項目可申請納入項目儲備庫,館藏文物數量不低于6000件、現有面積低于4000平方米的地市級博物館項目可申請納入項目儲備庫。
投資安排

(1)地市級三館建設的責任主體是當地人民政府,中央視各地財力予以適當補助;

(2)中央安排專項投資,重點補助新建項目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建設項目。

項目建設管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將建立規劃實施情況監測報告制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建設情況進行抽查和評估,并根據各地工作積極性和項目實施成效,對規劃項目庫和中央投資安排做出相應調整。對切實重視文化建設、積極加大投入、實施效果顯著的省份,將予以傾斜扶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實施方案》解讀

2012年2月3日,《"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方案》從總體目標、實施內容和實施步驟等三個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圖表5:《"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實施方案》解讀
總體目標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務網絡和設施,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國家數字圖書館豐富的數字資源,與文化共享工程建設、鄉鎮文化站建設、街道(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建設以及中央文明辦組織實施的"綠色電腦進西部"工程相結合,在城鄉基層大力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努力構建內容安全、服務規范、環境良好、覆蓋廣泛的公益性互聯網服務體系。
實施內容

(1)推進免費開放:推動已建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免費開放,滿足廣大社會公眾特別是未成年人與老年人、進城務工人員等城鄉低收入群體的需求;

(2)完善設施條件:將在文化共享工程縣級支中心及基層服務點的基礎上,提升、完善設施條件,配備統一標準的信息安全管理軟件,建設一批標準、規范的公共電子閱覽室;

(3)豐富數字資源內容:依托文化共享工程和國家數字圖書館資源,加大整合共建力度,建設先進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公共互聯網數字資源庫群;

(4)建立和完善技術支撐平臺:充分應用云計算、智能服務、流媒體、移動互聯網等最新適用技術,與"三網融合"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依托已有技術管理平臺,建立先進實用、安全可靠、開放互聯的公共電子閱覽室技術平臺;

(5)強化管理與服務:堅持建設、管理與服務并重,建立健全制度規范,樹立良好形象,努力提高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水平;

(6)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長效運行保障機制: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為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建設和運轉提供經費保障。

實施步驟

(1)試點階段(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大力推進試點工作,為計劃全面實施積累經驗、奠定基礎。組建"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專家咨詢機構,制定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辦法、公共電子閱覽室技術平臺規范;

(2)逐步推進階段(2012年-2013年):全面推進已有公共電子閱覽室的免費開放。完成已配備文化共享工程設備的鄉鎮/街道、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的設備升級;

(3)全面完成階段(2014年-2015年):對符合條件的公共互聯網服務場所進行認定,推進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公共電子閱覽室。發展完善面向三網融合的資源傳輸調配體系。全部完成資源建設計劃,并提供服務。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公共圖書館發展狀況

公共圖書館機構及從業人員規模

2006-2012年,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全國公共圖書館機構數量也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2006年,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為2778個,到2012年,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達到了2975個,較2006年增加了197個,年均增加約33個,其中2011年數量增加最多,達到了68個。(注:由于《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2013)版未出,因此下面的數據主要是截止于2011年)

隨著全國公共圖書館數量的不斷增長,從業人員的數量也呈現逐年增加的態勢。2006-2011年,全國圖書館從業人員數量從51311人增加至54475人,對應的每個圖書館增加從業人員數量約為18人。

公共圖書館藏書規模

從公共圖書館總藏量方面來看,2006-2011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從50024萬冊上升至69719萬冊,年均增加約3939萬冊。

圖表6:2006-2011年中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單位:萬冊)
2006-2011年中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單位:萬冊)

資料來源:《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公共圖書館設施規模

在公共圖書館閱覽室坐席數方面,2006-2011年,中國公共圖書館閱覽室坐席數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2006年,公共圖書館閱覽室坐席數僅為50萬個,到2011年提高至68.1萬個,年均增加約3.6萬個。

圖表7:2006-2011年中國公共圖書館閱覽室坐席數(單位:萬個)
2006-2011年中國公共圖書館閱覽室坐席數(單位:萬個)

資料來源:《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公共圖書館運營管理及發展模式分析報告》。

國內領先公共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

首都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

天津圖書館

重慶圖書館

河北省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浙江圖書館

南京圖書館

文章評價COMMENT

還可以輸入2000個字

評論載入中...

研究員周關注榜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