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接入
新能源接入是指新能源在并網時,采用儲能技術、無功補償技術、低電壓穿越技術、自動發電控制技術等,通過電力電子設備將新能源發的電接入國家電網。
- 詞條目錄
- 2.1 中國能源環境分析
- 2.2 中國電力供需狀況分析
- 3.1 、風力發展現狀
- 3.2 、太陽能光伏發電發展現狀
- 5.1 光伏逆變器行業五力分析
- 5.2 風電變流器市場競爭格局
新能源接入行業定義與范圍
行業定義
新能源接入是指新能源在并網時,采用儲能技術、無功補償技術、低電壓穿越技術、自動發電控制技術等,通過電力電子設備將新能源發的電接入國家電網。
由于我國處于新能源發展的初期,現階段發展比較成熟的新能源為核電、風電和光伏發電,其中受新能源接入影響較大的是風電和光伏。故報告中新能源接入主要是指風電接入和光伏接入。
行業范圍
前瞻界定的新能源接入行業是由在新能源并網過程中,提供電力電子設備或技術支持的企業組成。具體的包括:
1、提供儲能技術、無功補償技術、低電壓穿越技術、自動發電控制技術等技術支持的企業;
2、從事抽水蓄能電站、無功補償裝置、風電變流器以及光伏逆變器等建設或制造企業。
中國新能源接入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中國能源環境分析
盡管我國的能源產量很高,但仍難以滿足中國快速膨脹的能源需求。21世紀以來,中國能源供不應求的情況不斷加劇;中國只2001年能源供給充足情況,而在以后年份中均存在能源供不應求的情況。此外,從絕對數量上來看,能源供需缺口存在逐年擴大的趨勢;2011年中國能源供需缺口為3.60億噸油當量,占當年中國能源總消費量的13.78%。
前瞻預測2010-2030年,天然氣和非化石燃料的份額將提高,而煤和石油的份額將相應降低,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趨勢愈加明顯。2010-203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預計年均增長1.6%,全球能源消費總量到2030年將增加39%。全球能源消費的增速下降,從過去十年的年均2.5%下降到未來十年的年均2.0%左右,2020年至2030年間會進一步下降到年均1.3%左右。
中國電力供需狀況分析
僅從電力行業的供需數據來看,2012年,中國用電需求增長趨緩,大部分地區未出現長時間高溫高濕天氣,同時水電出力快速增加,電煤供應狀況好于2011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穩,其中華北、華東、華中電力供需平衡,西北、東北電力供應有富余,僅南方電網2012年上半年受干旱影響電力供需形勢偏緊,最大電力缺口達到653萬千瓦。前瞻分析認為2011年,我國GDP比上年增長9.2%,比上年(10.4%)下降1.2個百分點。在“穩中求進”以及轉方式、調結構等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2012年,我國宏觀經濟將出現慣性回落態勢,GDP增速繼續下滑,這將帶動全社會電力需求的放緩。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多年以來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電力供需緊張的局面將隨之緩解。
中國新能源接入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風力發展現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近年來中國風電發電量增速呈下降趨勢,2012年增速下降至35.50%,2012年我國風電發電量為1004億千瓦時,與2011年相比,風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提高0.5個百分點。
、太陽能光伏發電發展現狀
2012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的鄂爾多斯2GW、280MW沙漠地區項目等正式啟動,全年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達到5GW。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新能源接入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國內新能源接入行業領先企業
浙江富春江水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
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大全集團有限公司
榮信電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思源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有能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新能源接入行業競爭分析
光伏逆變器行業五力分析
我國光伏逆變器行業五力分析如下圖所示:
光伏逆變器上游行業主要包括電子元器件、結構件、電氣元器件等生產行業。上游行業基本屬于完全競爭行業,供應商議價能力相對較弱。但其中關鍵的功率器件由于技術含量高,供應商憑借技術優勢在價格談判中掌控主動權,議價能力較強。
光伏逆變器下游行業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新能源投資類企業、光伏組件企業和總承包商、分銷商等。目前國內光伏項目多為示范項目,最終需求方為政府或大型企業,下游企業在價格談判上較為強勢。
目前國際國內欲進入中國光伏逆變器市場的潛在企業包括以下三類:
第一類是主要生產與光伏逆變器技術相關度較高的UPS和變頻器等產品的電力電子企業。目前已經進入光伏逆變器市場的國內企業如下表所示。
企業名稱 | 主營產品 |
榮信股份 | 無功補償、、風電變流器等 |
科陸電子 | 包括標推儀器儀表、智能電表、用電自動化等 |
九州電氣 | 高壓變頻器 |
科諾偉業 | 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系統、風力發電機組變流器等 |
科士達 | UPS |
科華恒盛 | UPS |
南京冠亞電源 | UPS |
廣東志成冠軍 | UPS |
第二類是為了對光伏產業鏈進行整合的企業。如比亞迪集團、天通股份等。
第三類是國際光伏逆變器廠商。目前國外光伏逆變器大型廠商如艾思瑪、KACO、SATCON等均在中國市場已有投資布局。由于中國太陽能光伏市場潛在的市場需求巨大,將吸引更多的國外廠商進入國內市場,將對現有企業構成一定的威脅。
從目前的技術水平看,光伏發電逆變器不存在替代產品威脅。
現階段,國內重點光伏項目大功率產品幾乎全部選用國內產品,中國制造商占據了光伏逆變器市場的主導地位,市場集中度較高。陽關電源是2011年光伏市場上最大的光伏逆變器供應商,該公司擁有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同時,隨著國家實施西部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項目和金太陽示范項目的推動,國產自主品牌供應商在我國的市場份額將逐漸擴大。前瞻認為,中國國內市場的快速增長和中國供應商在逆變器市場中占據的有力據點可能會使中國供應商在全球市場中獲利。
風電變流器市場競爭格局
1、集中度分析
現階段,風電變流器是風電整機中不多的尚未實現國產化的零部件。在風電變流器、電控系統領域國外的廠家幾乎占有中國所有的市場分額超過95%。其中排名前四位的是ABB、CONVERTEAM、AMSC、EMERSON。
2、國內主要競爭者分析
雖然中國大部分變流器市場被國外知名廠商所占據,但風電變流器國產化進程勢在必行。現階段國內主要競爭者有兩類:
一類是起步早,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的企業,如:合肥陽光、九州電氣、清能華福,占有先發優勢;
另一類是風電整機廠商或與整機廠商合作的變流器廠商如:東方日立、海得控制、金風科技、大全集團。
變流器的下游是整機生產商,變流器的測試和掛網試運行也離不開整機生產商,因此,整機廠向上游延伸或與整機廠商合作開發無疑會縮短測試和試運行的時間,加快產品產業化進程。
公司 | 進入市場時間 | 產品特點/定位 | 其它 |
合肥陽光電源 | 1997年 | 風力、光伏、電力系統電源并網、離網,單機最大功率1MW | 國內最大新能源電源供應商,產品成功運用于國內眾多大型示范工程 |
南京冠亞電源 | 2001年 | 風力、光伏、電力系統電源,并網、離網,單機最大功率1MW | 具有較強產品創新能力,電信基站市場占有較大份額 |
北京科諾偉業 | 2001年 | 風力、光伏,并網、離網 | 中科院電工所30 余年科研基礎積累,企業同時定位為系統集成商 |
安徽頤和新能源 | 2007年 | 光伏、高壓變頻器并網、離網單機最大1MW | 與合肥工業大學教育部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 |
其它 | 2007-2009年 | 進入市場的主要有江蘇艾索、江蘇津恒、江蘇南自通華山東博奧斯、上海航銳電源、上海追日電氣、北京昆侖等 |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新能源接入行業研究小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