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保健品
營養保健品是指主要適宜傷殘者、老年人的,含肉、魚、水果、蔬菜、奶、麥精、鈣等均質配料的營養、保健食品。根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國把營養保健品行業歸入食品制造業(國統局代碼14)中的其他食品制造(149),包括營養食品制造(C1491)和保健食品制造(C1492)。
營養保健品行業定義與分類
行業概念及定義
營養保健品是指主要適宜傷殘者、老年人的,含肉、魚、水果、蔬菜、奶、麥精、鈣等均質配料的營養、保健食品。根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國把營養保健品行業歸入食品制造業(國統局代碼14)中的其他食品制造(149),包括營養食品制造(C1491)和保健食品制造(C1492)。
大類 | 中類 | 小類 |
C14:食品制造業 | C149:其他食品制造 | C1491:營養食品制造 |
C1492:保健食品制造 | ||
C1493:冷凍飲品及食用冰制造 | ||
C1494:鹽加工 | ||
C1495:食品及飼料添加劑制造 | ||
C1499:其他未列明食品制造 |
行業主要產品類別
營養保健品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類:
1、肉的配制食品、蔬菜的配制食品、水果或堅果的配制食品;
2、各種配制混合食品(營養、保健補品);
3、其他未列明的營養食品。
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對保健食品的政策調控性主要文件及內容如下:
文件 | 實施日期 | 主要內容 |
《保健食品命名規定》 | 2012年 | 保健食品命名禁止使用虛假、夸大或絕對化、明示或暗示治療作用的詞語,人名、地名、漢語拼音、字母及數字、符號、地方方言、庸俗或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詞語、人體組織器官等詞語。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 2009年6月1日 | 設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統一了食品國家安全標準、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制度、取消食品"免檢制度"、對"問題食品"實行召回制度、權益受損消費者可要求十倍賠償,民事賠償優先、"問題食品"代言者承擔連帶責任、保健食品宣傳不得涉及治療功能、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 |
《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 | 2004年7月1日 | 保健食品不能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保健食品注冊申請的技術要求提高、不在公布范圍內的功能不得申報、審批程序簡化,審批時限縮短、保健食品批準證書是產品的批準證明文件,類似于新藥證書。申請人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
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規如下:
文件 | 實施日期 | 主要內容 |
《保健食品功能范圍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 | 2012年6月 | 《調整方案》擬取消改善生長發育、對輻射危害有輔助保護、輔助降血壓、改善皮膚油分4項保健功能,涉及胃腸道功能的4項合并為1項,涉及改善面部皮膚代謝功能的3項合并為1項,予以保留,將現有的27項功能確定為18項保健功能。 |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 | 2011年6月20日 | 規定了包括食品添加劑、食品用加工助劑、膠母糖基礎劑和食品用香料共2314種原料的適用范圍、用量和使用原則。 |
《關于保健食品產品申報有關事項的通知》 | 2011年 | ①自2011年2月1日起,國產產品申請人需登錄網站進行在線申報,進口產品申請人暫時仍使用"保健食品申報企業版"程序申報。②申請人應按照保健食品注冊申報資料項目要求及其補充規定的要求,規范填寫相關內容。③各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應加強對申請人的指導,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上報。 |
《保健食品審評專家管理辦法》 | 2010年7月29日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審評專家的聘用和管理,并設立保健食品審評專家庫。其中,保健食品審評專家庫由食品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藥學、化學等相關領域的專家組成。 |
《保健食品注冊管理辦法(試行)》 | 2005年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制定了《營養素補充劑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核酸類保健食品申報與審評規定(試行)》等辦法,并于2005年7月1日起實施。 |
《衛生部關于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 | 2002年 | 對申報保健食品所涉及的物品(或原料)、食品添加劑、真菌、益生菌以及涉及的國家保護動植物等進行了規定。 |
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012年,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為1130.44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38.44%;實現銷售收入1130.68億元,同比增長32.02%;2012年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利潤總額為208.93億元,同比增長40.85%。2013年一季度,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的工業總產值為5.03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0.43億元。
從資產規模來看,2012年,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資產總額為654.2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5.76%;負債總額為294.85億元,同比增長32.91%。
總體來看,2012年,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產銷規模較上年大幅擴大,全年經營利潤較上年大幅增加。
指標 | 2011年 | 2012年 | 同比增長(%) |
企業個數(家) | 365 | 391 | 7.12 |
從業人員(人) | 62485 | 72446 | 15.94 |
資產總計(萬元) | 5202767.00 | 6542883.50 | 25.76 |
負債合計(萬元) | 2218376.40 | 2948475.30 | 32.91 |
銷售收入(萬元) | 8564671.10 | 11306758.50 | 32.02 |
利潤總額(萬元) | 1483348.20 | 2089252.70 | 40.85 |
產品銷售利潤(萬元) | 2119734.20 | 2838156.90 | 33.89 |
工業總產值(萬元) | 8165822.80 | 11304372.80 | 38.44 |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消費需求與品牌競爭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競爭分析
上游議價能力
總體來看,上游原材料行業對于營養保健品行業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弱,具體如下:
上游 | 表現 | 議價能力 |
植物類原料 | 雖然中藥材種植面積呈減少的趨勢,但從供求關系來看,多數中藥材品種已經出現供大于求的情況;植物提取物的供應也呈逐年增加的態勢 | 較弱 |
動物類原料 | 動物類原料在保健品中的應用相對較少,且政策管制也較嚴 | 相對較弱 |
真菌/益生菌類原料 | 我國保健品真菌/益生菌仍處于開發初期階段,市場供給有限 | 較強 |
生物活性物質類原料 | 我國多數生物活性物質類原料產量較高,總體供過于求 | 較弱 |
下游議價能力
綜合來看,下游商超、連鎖店等流通行業對營養保健品行業的議價能力較強,具體如下:
下游 | 表現 | 議價能力 |
轉換成本 | 對于商超、連鎖店來說,其不銷售營養保健品轉而銷售其他商品的轉換成本較低 | 較強 |
所處地位 | 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仍處于發展渠道戰略的階段。由于品牌塑造難度較大,大部分企業則進行營銷渠道的擴張。因此銷售環節在營養保健品行業中地位較重要。 | 較強 |
潛在進入者威脅
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一般,主要原因如下:
◆ 行業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從行業整體盈利狀況來看,2006-2012年,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的毛利率均在28%以上,銷售利潤率總體呈波動上升態勢,2012年達到25.10%,表明行業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 行業進入壁壘逐漸提高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觀念也逐漸成熟。追求產品功效和品牌已成為營養保健品的主要消費特點。而保健品品牌塑造難度較大,產品開發技術含量較高,因此提高了該行業的進入門檻。此外,國家出臺各種政策加大了對保健品的監管措施,也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該行業的進入門檻,從而降低了行業的潛在進入者威脅。
替代品威脅
由于營養保健品集健身強體、疾病預防、調理生理功能等于一體,深受消費者追捧,因此其替代產品也逐漸增多。如保健器械、家庭與個人健康用品、社區醫療保健機構、心理治療、藥膳、營養飲食、健身運動等產品與服務都會直接分化保健品的市場人群,對營養保健品行業產生了一定的替代威脅。
行業內競爭現狀
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內部競爭激烈程度較高,主要如下:
◆ 行業內企業數量較多
從行業企業數量來看,2006-2012年,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較多,均在270家以上。僅從企業數量來看,企業數量較少,企業間的競爭比較激烈。
(注:2011年企業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統計局調整了統計口徑所致。)
◆ 行業內產品同質化程度較高
從產品同質化方面來看,我國大部分營養保健食品的功能大多集中在免疫調節、降血脂、緩解體力疲勞三個方面,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產品間的競爭較為激烈。
行業競爭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我國營養保健品行業五力競爭狀態如下:
國際營養保健品行業知名企業
Knight(圣騎士)
康寶萊
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領先企業
匯仁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萬基藥業有限公司
勁牌有限公司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椰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汪氏蜜蜂園有限公司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
無錫瑞年實業有限公司
安徽省華信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 1.中國營養保健品行業消費需求與品牌競爭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產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