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車用儀表制造

簡體 | 繁體 | 分享 | e 100
編輯次數: 7 次  更新時間: 2014-04-03 09:27:34
參考資料:
中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車用儀表制造,指汽車及工業生產用轉數計、生產計數器、里程記錄器及類似儀表的制造。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國把車用儀表制造歸入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國統局代碼40)中的專用儀器儀表制造(C402),其統計4級碼為C4022汽車及其他用計數儀表制造。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定義與分類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定義

車用儀表制造,指汽車及工業生產用轉數計、生產計數器、里程記錄器及類似儀表的制造。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國把車用儀表制造歸入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國統局代碼40)中的專用儀器儀表制造(C402),其統計4級碼為C4022汽車及其他用計數儀表制造。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圖表:車用儀表制造行業主要產品大類

產品包括產品不包括
1)轉數計、速度測量儀表及加速度計;2)生產產量計數器;3)出租汽車計價器、里程記錄器、汽車電腦報站器;4)計步器、頻閃觀測儀及類似計量儀表;4)速度指示器及轉速計、閃光儀等。汽車用計時儀器的制造,列入4130(鐘表與計時儀器制造)。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1、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

2010年6月,《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發布,純電動車被確定為中國主要的新能源車發展路徑,符合條件的新能源車按照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此后,各地政府紛紛出臺購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地方補貼少則一兩萬,多則三四萬。從補貼政策中能看出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而傳統汽車優惠政策的退出能夠提高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

2、新汽車產業政策頒布

2009年8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對《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做了相應修改。與1994年《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相比較,新的產業政策:取消了與世貿規則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所做承諾相違背的部分,如要求外匯平衡、國產化比例和出口承諾的政策等;大幅度減少行政審批,強調依靠法規、技術標準引導產業發展;提出品牌戰略,重視汽車企業建立品牌銷售和服務體系;促進國內汽車企業集團做大做強,引導現有汽車生產企業兼并、重組;引導汽車消費行為,鼓勵使用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規范汽車市場秩序,維護汽車消費者權益;促使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為消費者使用汽車創造條件,打破地方保護和分割市場的行為,并實施規范管理。

3、工信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

2009年6月25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并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據《規則》,目前國內絕大部分新能源車型都只能在批準的區域、范圍、期限和條件下進行示范運行和銷售。與2007年發改委發布的版本相比,該次發布的《規則》沿襲了對新能源技術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技術階段的劃分,但在具體的界定上更加細化。新標準規定,起步期產品只能進行小批量生產,且只在批準的區域、范圍、期限和條件下進行示范運行,并對全部產品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發展期產品允許進行批量生產,只能在批準的區域、范圍、期限和條件下銷售、使用,并至少對20%的銷售產品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控。成熟期產品則在銷售、使用上與常規汽車產品相同。

4、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穩定汽車消費,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促進我國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國務院制定了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作為汽車產業綜合性應對措施的行動方案。規劃期為2009-2011年。

規劃包括完善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采購自主品牌、發展新能源汽車及小排量汽車、鼓勵汽車零部件國產化等八項目標以及減征乘用車購置稅、開展“汽車下鄉”、以舊換新、規范汽車消費信貸和二手車市場等政策措施。規劃目標對汽車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明確方向,具體措施則有效地促進了汽車市場的回暖。

其中,規劃首次明確汽車零部件的發展方向。規劃指出,關鍵零部件技術要實現自主化;發動機、變速器、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懸掛系統、汽車總線控制系統中的關鍵零部件技術實現自主化,新能源汽車專用零部件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政策在導向方面明確支持汽車零部件自主發展,但仍缺乏具體操作細則。

5、《關于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2009年10月,商務部等六部委下發了《關于促進我國汽車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了未來十年我國汽車出口的發展目標和出口結構的調整與轉變。2009年-2011年,力爭實現年均增長10%;到2015年,出口達到850億美元,年均增長約20%;到2020年實現占全球汽車產品貿易總額10%的戰略目標。同時積極推進汽車整車出口結構從載貨汽車及底盤等商用車為主向以經濟型轎車、大中小型客車等乘用車、商用車并重轉變;推動零部件出口從以機械類為主向機電類、電子類產品為主轉變;整車出口市場由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市場逐步向中高端市場轉變;零部件出口市場由以售后和維修市場為主向進入跨國公司全球供應配套鏈市場轉變。

6、《2010年汽車政策整體指導方針》出臺

2009年12月9日頒布的汽車政策整體指導方針主要包含四項內容:

購置稅調整:將減征1.6L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政策延長至2010年底,減按7.5%征收;汽車以舊換新:汽車以舊換新的單車補貼金額標準提高到5000元至1.8萬元;汽車下鄉:將汽車下鄉政策延長實施至2010年年底,已納入汽車下鄉補貼渠???的摩托車下鄉政策執行到2013年1月31日;新能源汽車: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由13個擴大到20個,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

相較2009年的政策,2010年汽車政策整體指導方針,在購置稅、汽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領域這三個方面進行了微調,而針對新能源汽車,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體現了政府拉動新能源產業的決心。事實上,在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初期,通過政府采購或政府補貼等形式對車企予以支持不可或缺,這不僅是政府攤薄企業研發成本的需要,也因政府率先使用新能源車型產生巨大的示范效應,更利于新能源車型的推廣。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產業鏈分析

電子元器件和塑料制品是構成車用儀表的基礎單位,其發展現狀以及供應情況,將直接影響到車用儀表制造的技術和成本。而作為汽車行業的配套產業,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的市場容量將取決于汽車行業的產量,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將會直接作用于車用儀表制造行業,汽車行業的需求方向則是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發展趨勢。

圖表: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產業鏈
圖表: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產業鏈
資料來源:前瞻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車用儀表行業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8-2013年,國內車用儀表行業市場規模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除去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增速大幅下降外,其余各年銷售增長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2010年銷售增長率高達70.22%,為近年最高水平,市場規模為290.46億元。

圖表:2008-2013年中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銷售市場規模變化(單位:億元,%)
圖表:2008-2013年中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銷售市場規模變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研究小組整理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中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領先企業

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

惠州東風易進工業有限公司

上海德科電子儀表有限公司

成都天興儀表股份有限公司

延鋒偉世通汽車電子有限公司

上海日精儀器有限公司

黃山金馬股份有限公司

東風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科技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埃泰克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

中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五力競爭模型分析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1、技術壁壘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的進入壁壘關鍵還是技術壁壘。該行業的技術創新科技含量高、難度大、產品更新快,能夠影響或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企業較少,絕大多數企業在高端產品方面缺乏設計能力。國內本土企業由于面臨沒有測試設備、測試成本高、測試軟件工程師比較缺乏等問題,因而存在進入壁壘。

由于該行業處于低端產品生產企業較多,而且隨時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可能性,投資者若進入該行業的低端產品領域,即使在競爭中獲勝,其利潤也相當微薄;若進入該行業的高端產品領域,則技術壁壘較高。

2、資金壁壘

一般來講,作為生產車用儀表這種零部件的企業對資金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從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該行業也有一定的資金壁壘。目前,我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由于前幾年激烈的價格競爭,低端產品領域行業利潤已經微乎其微,投資者的進入也沒有意義;但在高端領域就不同了,目前很大一部分產品從國外進口,價格昂貴,如果國內能生產,利潤前景非常可觀。

然而,研發、生產高端產品,除了技術壁壘外,資金也是一大難題。要從事高端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就必定需要大量的資金;高端產品的生產設備、檢測設備等基本上需要從國外進口,成本較高,現在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使得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由于沒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是不可能進行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的。

3、品牌壁壘分析

車用儀表行業品牌壁壘,也就是社會認可度較高。目前高端市場已經形成固定汽車品牌,如奔馳、寶馬等,這些外國汽車制造商早已有了固定了儀表制造廠家,而且這些廠家大多為外國企業所占據,國內新興企業想要打入這片壟斷市場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是大型的車用儀表制造企業也很難打入國際高端市場,只有維持原有的國內自主汽車生產商。著名的日本精工株式會社其主要客戶為日系整車企業,在很大程度上,車用儀表企業的發展取決于其整車客戶的發展。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盈利模式分析

我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經過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技術水平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但目前我國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的現狀是:企業規模普遍不大,技術力量比較薄弱,高端技術多從國外引進,自主研發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車用儀表市場呈現二元格局:低端產品供過于求,高端產品存在較大的供需缺口。我國車用儀表制造企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許多企業是乘著國家大力發展汽車行業的政策東風而進入該行業的,產品技術力量比較薄弱,自主研發產品少,多生產行業低端產品,企業主要靠批量生產銷售來取得規模效應,以此盈利。

我國變車用儀表制造行業也存在一批中外合資企業,這些企業收到國外技術支持,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較強,技術水平處于國內前列,引領行業的發展,如西門子威迪歐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上海日精儀器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延鋒偉世通汽車電子有限公司。這些企業則依靠相對先進的技術水平,拓展車用儀表的使用功能,借助高端汽車品牌高額利潤,獲取較大的利潤空間。

車用儀表制造行業盈利因素分析

1、需求巨大

目前,我國汽車行業的增長潛力巨大。與國外成熟汽車市場比較,中國汽車工業目前仍處于成長期。我國汽車行業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增長幅度均保持10%以上,未來幾年汽車市場需求量和保有量仍將會持續增長。這為車用儀表制造行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

2、技術創新能力

只有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才能使品牌形象日益成熟,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車用儀表制造企業只有加強技術研發,注重品牌建設,才能在市場中做強做大,進而獲得更高的盈利水平。

3、廉價原材料及勞動力

我國是車用儀表的制造大國,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制造車用儀表所需的各種原材料等具有價格優勢。此外,我國的制造業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直接影響了車用儀表產品的成本。

文章評價COMMENT

還可以輸入2000個字

評論載入中...

研究員周關注榜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