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
";全產業鏈";模式各環節之間相互銜接,整個產業鏈貫通,不同產品線之間的相關功能實現整合或戰略性有機協同,能夠提升企業資源利用效率,節省成本。另外,通過整合上游供應鏈,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
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核心利益與產品分類
全產業鏈核心利益
"全產業鏈"模式各環節之間相互銜接,整個產業鏈貫通,不同產品線之間的相關功能實現整合或戰略性有機協同,能夠提升企業資源利用效率,節省成本。另外,通過整合上游供應鏈,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
現代農業實現全產業鏈,如加工糧油和加工蔬菜的企業進行協同后,則在經營過程中的任何一環節以及任何一方面(人、財、物)獲取規模經濟效應。另外,企業在與種子、飼料等供應環節,以及與其消費市場方面可以減少中間環節,節約交易成本,從而獲取一定的規模效應。如禽畜加工企業進行產業鏈整合,產業鏈向前擴張至飼料生產、向后延伸至禽畜產品的物流等,則可以減少采購原材料的中間環節,從而節省一定的交易成本;同時,若產業鏈橫向擴張至蔬菜加工業,則可以共用企業的設備、人員經營,提高了其經濟獲利水平。
"全產業鏈"模式提高了食品的可追溯性,通過建立"物料源頭到銷售終端"全過程控制體系,提高源頭掌控能力,規范對生產過程中風險的控制,加強銷售流通環節管理,深化食品產業鏈全程追溯體系建設。最終實現原料端、生產端、運輸端、流動端、監管端等環節無縫銜接,確保產品質量可追溯,有效解決了食品安全問題。
主要產品研究種類
1、肉禽產品
肉禽類產品主要包括豬、牛、養等家畜產品;魚、蝦、蟹等水產品、雞、鴨、鵝等家禽產品及其制品。
2、蔬菜農產品
蔬菜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屬于草本植物)。蔬菜是我國主要農產品之一,包括農戶小規模種植的蔬菜以及基地生產的蔬菜,品種繁多。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環境分析
1、財政支農政策的發展階段
30年來,我國財政支農政策圍繞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戰略部署,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經濟改革和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財政支農政策的沿革大體分為四個階段:
階段 | 時期 | 主要內容 |
第一階段 | 1978-1987年 | "財政支農全面改革"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各級財政部門改革了財政支農資金的分配、使用管理辦法,改革了國營農口企、事業財務管理制度,改進了農業稅征收管理辦法。 |
第二階段 | 1988-1997年 | "多層次、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支持糧食生產攀登新臺階"階段。多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增加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建立了重點突出的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政策。 |
第三階段 | 1997-2002年 | "大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支農機制和方式深化改革階段"。大幅度增加基本建設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完善財政支農機制和方式;支持推進農村稅費改革。 |
第四階段 | 2003年至今 | "財政支農政策開始實現戰略性轉變階段"。2003年,黨中央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首次提出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以來中央連續出臺1號文件,逐步實施了"四減免"、"四補貼"為主要內容的支農惠農政策。 |
2、財政支農的主要補貼政策
近年來,我國實行的財政支農政策包括農機購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生態效益林補助、水稻種植保險、農資綜合補貼、儲備訂單糧食直接補貼、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扶持等等。
從財政支農資金規模來看,2005年以來,我國財政支農資金規模連年擴大。2005年財政支農投入資金2975億元,2011年資金投入規模已超過1萬億元。2012年,為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安排12287億元,較上年增長27.32%。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為主題,反映了國家高度重視我國農業發展。
年份 | 中央一號文件主題 | 主要政策 |
2004年 | 促進農民增加收入 | 調整農業結構,擴大農民就業,加快科技進步,深化農村改革。 |
2005年 | 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 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 |
2006年 |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 |
2007年 |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切實加大農業投入,促進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更加和諧。 |
2008年 | 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 | 加快構建強化農業基礎的長效機制,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 |
2009年 |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 提出了28條措施促進農業發展與農民增收。 |
2010年 | 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 提出"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后勁"的基本思路方針。 |
2011年 | 加快水利改革發展 | 提出力爭通過5年到10年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水利建設明顯滯后的局面。 |
2012年 | 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 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奮力奪取農業好收成,合理促進農民交款增收,努力維護農村和水和諧穩定。 |
2013年 |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 2013年建立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機制,努力夯實現代農業物質基礎。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強化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等。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
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狀況分析
我國"全產業鏈"的概念是由中糧集團于2009年提出,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模式覆蓋了種植養殖、運輸、倉儲、生產、加工、分裝和銷售七大環節。目前,我國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開始起步,其流通環節已經初具現代農業的特征,但生產加工環節仍然較為薄弱和分散,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都還普遍延續著傳統農業的形態。大量規模較小的農業生產者,如分散的農戶、小型農業企業,缺乏競爭優勢,很難通過農業生產獲得較高的利潤,進入、退出的壁壘都很低。加上產業鏈環節之間的銜接也有些松散和缺乏約束,行業整體表現出無序化的特點。
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現代農業園區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
國際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運作知名企業
美國ADM公司
美國邦吉公司
美國嘉吉公司
法國路易達孚公司
美國泰森食品公司
中國現代農業產業鏈運作領先企業
中糧集團
新希望集團
內蒙古奶聯科技有限公司
蒙牛
伊利
圣農集團
雙匯集團
德青源
匯源集團
利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