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
洪澇災害和干旱災害年均直接經濟損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別降低到0.7%和1.1%以下;新增供水能力400億立方米左右;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國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主要水質指標達標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5萬平方公里等。
- 詞條目錄
- 1.1 《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
- 1.2 《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
- 5.1 行業內部競爭
- 5.2 行業對上游議價能力分析
- 5.3 行業對下游議價能力分析
- 5.4 行業外資進入威脅分析
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百科
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
◆ 發展目標
洪澇災害和干旱災害年均直接經濟損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別降低到0.7%和1.1%以下;新增供水能力400億立方米左右;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國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重要江河湖庫水功能區主要水質指標達標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5萬平方公里等。
圖表2:"十二五"水利發展主要指標(單位:億人,億立方米,萬畝,%,萬平方公里,萬千瓦)
◆ 主要任務
(1)突出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
基本完成5000多條重點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5400座小(1)型和4.1萬座小(2)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初步建成1836個縣級行政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和群測群防體系,完成列入規劃的2721座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任務,加快蓄滯洪區和控制性樞紐工程建設。加強海堤(塘)加固達標建設和風暴潮預警系統的建設。
(2)大力發展農村水利。
在確保2013年解決規劃內剩余的1.02億農村人口、國有農林場和農村學校飲水安全問題的基礎上,全面解決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問題,加快推進大中型灌區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區和50%以上的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加強糧食生產核心區和后備產區的新灌區建設,大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積極發展牧區水利,加大農村水電建設力度,開展農村河道綜合治理。
(3)積極推進重點水源和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
在保護生態和水資源高效利用的基礎上,加快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區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在資源性缺水地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跨流域、跨區域的調水工程,積極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加快城鄉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全面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平,保障城鄉供水安全。
(4)著力強化水資源高效利用與節約保護,大力發展管道輸水、噴灌和微灌等先進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00萬畝,全面推廣城市生活節水器具,加大工業節水改造力度,積極推進非常規水源利用。
(5)繼續開展水土保持與水生態修復,進一步加強水土流失的防治,加大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積極推進清潔型小流域建設,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5萬平方公里,繼續實施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和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開展敦煌、艾比湖、海河等重點地區與河湖水生態修復治理。
(6)切實抓好行業能力建設。
全面加強監測、科研、管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建設,全面強化水利管理,不斷深化水利改革,大力推進水利法制建設,切實加強隊伍建設和科技創新。
《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
該規劃涉及水利與港口的內容有,有序推進沿海港口建設:
(1)優化港口布局
強化主要港口的核心地位。繼續推進主要港口大型綜合性港區建設,充分發揮主要港口在綜合運輸體系中的樞紐作用,提升對腹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服務能力。
推進新港區開發。貫徹落實國家區域發展規劃,結合產業布局,統籌規劃、科學推進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港區開發。重點推進大連長興島、唐山曹妃甸、天津大港、連云港徐圩、海峽西岸港口、湛江東海島、防城港企沙等港區建設。
完善煤炭、外貿進口原油、外貿進口鐵礦石和集裝箱等主要貨類運輸系統港口布局,提升沿海地區港口群現代化水平。
(2)推進主要貨類運輸系統碼頭建設
"十二五"時期沿海港口規劃新增深水泊位約440個,重點推進煤炭、原油、鐵礦石和集裝箱碼頭建設。
煤炭運輸系統:結合國家煤炭鐵路外運通道的擴能和新建,推進裝船碼頭建設,提高保障能力;加快建設華東、華南地區煤炭公用接卸碼頭,結合國家煤炭中轉儲備基地布局、建設相應碼頭。規劃新增北方煤炭裝船港煤炭碼頭通過能力3.1億噸。
外貿進口原油運輸系統:根據煉廠擴能與布局,以及原油管道建設、戰略儲備和能源安全供應的需要,相應建設大型原油接卸碼頭。規劃新增大型原油碼頭接卸能力1.0億噸。
外貿進口鐵礦石運輸系統:加快建設環渤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外貿鐵礦石一程接卸碼頭。結合沿海大型鋼鐵基地布局,配套建設鐵礦石碼頭。規劃新增大型鐵礦石碼頭接卸能力3.9億噸。
集裝箱運輸系統:把握建設節奏,充分發揮既有設施能力,穩步推進干線港集裝箱碼頭的建設,相應發展支線港、喂給港集裝箱碼頭。加快形成內貿集裝箱運輸體系。規劃通過新建和挖潛,新增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5800萬TEU。
(3)加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航道、防波堤、公共錨地等公共基礎設施:重點建設主要港口、地區性重要港口深水航道和防波堤,推???新港區航道、防波堤建設。
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主要集裝箱港區疏港高速公路建設,推進大型綜合性港區建立客貨分離的集疏運公路體系,加強港口鐵路集疏運通道及場站建設的協調,加快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港口內河集疏運體系建設。
陸島交通碼頭:進一步改善陸島交通運輸設施,提升滾裝運輸適應能力,提高陸島碼頭服務水平。重點建設1000人以上島嶼客運、車渡(滾裝)、貨運碼頭,繼續完善1000人以下島嶼陸島交通碼頭。
(4)促進港口結構調整
發展專業化、規模化港區。通過建設專業化碼頭和整合港區作業貨類,提升港口專業化、規模化水平。
加強老港區改造,提高既有設施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合理調整港區功能,協調港城關系。
鼓勵發展公用碼頭,鼓勵企業專用碼頭提供社會化服務,提升港口的公共服務水平。
圖表3:2011-2015年沿海港口設施建設重點列表
序號 | 內容 |
1 | "十二五"時期沿海港口規劃新增深水泊位440個。 |
2 | 煤炭泊位:重點建設錦州港、唐山港(曹妃甸港區)、天津港、黃驊港、秦皇島港煤炭裝船碼頭,新增煤炭裝船能力3.1億噸。加強南方地區公用煤炭接卸碼頭建設,根據國家煤炭儲備要求,相應建設有關碼頭設施。 |
3 | 原油泊位:根據煉廠擴能和布局以及原油管道建設,相應開展配套原油碼頭前期工作并適時建設。規劃新增大型原油碼頭接卸能力1.0億噸。 |
4 | 鐵礦石泊位:結合新鋼廠布局,配套建設礦石泊位。規劃新增大型鐵礦石碼頭接卸能力3.9億噸。 |
5 | 集裝箱泊位:在充分發揮既有設施能力基礎上,根據集裝箱運輸市場情況,合理把握建設節奏,有序推進新碼頭建設。規劃新增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5800萬TEU。 |
6 | 重點建設主要港口、地區性重要港口公用港區航道、防波堤工程,加強新港區航道、防波堤建設。重點建設1000人以上島嶼的車渡(滾裝)、貨運碼頭,繼續完善1000人以下島嶼陸島的交通碼頭。 |
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產業鏈分析
水利與港口建設主要采用工程承包的方式。工程承包行業是對各種生產要素、資源進行組合、轉化的過程,由承包商、設計商和業主圍繞建設項目組成的一個主要包括設計和施工兩個關鍵建設過程的建設網絡,包括產業主、總承包商、分包商、材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勞務等多個參與主體。建筑產品策劃、方案設計、材料采購、建筑施工安裝及裝飾裝修、到工程竣工、驗收移交業主使用的各個環節構成了工程建設的產業鏈。
圖表4: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產業鏈圖
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圖表5:"十二五"期間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水利投資計劃(單位:億元,%)
省市自治區 | 十一五(億元) | 十二五(億元) | 增幅(%) | 省市自治區 | 十一五(億元) | 十二五(億元) | 增幅(%) |
浙江 | 1060 | 1980 | 86.8 | 貴州 | 230 | 1000 | 334.8 |
四川 | / | 1567 | / | 遼寧 | 364.5 | 900 | 146.9 |
黑龍江 | 375 | 1500 | 300 | 天津 | / | 810 | / |
河南 | 247.6 | 1497 | 504.6 | 內蒙古 | 148 | 803 | 442.6 |
湖南 | 605 | 1471 | 143.1 | 上海 | 282.2 | 503.3 | 78.3 |
新疆 | 303 | 1311 | 332.7 | 寧夏 | 96.3 | 320 | 232.3 |
福建 | 303 | 1212 | 340.7 | 甘肅 | 167 | 300 | 79.6 |
安徽 | 443 | 1210 | 173.1 | 海南 | 120 | 300 | 150 |
湖北 | 500 | 1189 | 137.8 | 青海 | / | 280 | / |
陜西 | 270 | 1050 | 288.9 | 云南 | 760 | 未來十年3000億 | / |
江蘇 | 598 | 1006 | 68.2 | 廣東 | 885 | 未來十年3000億 | / |
廣西 | 455 | 1000 | 119.8 | 江西 | / | 未來十年2200億 | / |
重慶 | 385 | 1000 | 159.7 | 西藏 | 69.98 | 116.16 | 66 |
河北 | 340 | 1000 | 194.1 | 吉林 | / | / | |
山西 | / | 1000 | /. | 山東 | / | / | 24 |
最新數據以及具體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領先企業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省圍海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港航建設有限公司
中國路港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港務工程公司
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
長江重慶航道工程局
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
廣東水電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行業競爭分析
行業內部競爭
目前中國水利工程施工行業企業較多,2010年末,中國共有水利工程企業532家,其中有3家擁有"特級"工程施工資質,這三家企業分別是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和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61家企業擁有"甲級"工程施工資質。
目前,水利工程行業已形成龍頭公司與專業翹楚共存的競爭格局,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市場占有率分別達65%和25%左右,幾乎壟斷了全國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市場,粵水電、安徽水利分別在廣東及安徽市場處于領先地位。
行業對上游議價能力分析
工程施工企業成本構成主要包括鋼材、水泥等一些原材料成本,廠房與設備維修折舊費用,分包成本和人工成本。其中鋼材和水泥兩大原材料分別占據了33.8%和16.2%的比重,因此水利、港口工程建設企業對于上游廠商議價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制約著其盈利水平。
目前,鋼鐵與水泥行業是我國兩大產能過剩產業,由于產能過剩嚴重,鋼材與水泥產品的價格早已呈現下跌之勢,兩大產業虧損嚴重。在此形勢下,鋼鐵與水泥行業對下游行業的議價能力就會顯得異常弱勢,對于呈現寡頭壟斷格局的水利與港口工程建設行業更是如此。
行業對下游議價能力分析
水利建設是一項民生工程,政府投資占據80%以上的份額。2011年以來,我國一改以往水利建設疲軟的態勢,進入水利建設的快速發展期,政府將保障足夠的資金用于水利建設。由于政府資金雄厚,對水利工程建設的投資缺乏砍價的激勵,并且由于我國水利、港口工程建設領域形成寡頭壟斷的格局,處于壟斷地位的大型水利建設企業在交易中的議價能力較強。而對于其他小型企業,由于在資質、品牌、經驗與技術等方面缺乏優勢,在公開招投標過程中難以獲得項目,而要獲得建設合同,則需在合同金額等方面做出讓步,因此議價能力較弱。
行業外資進入威脅分析
加入WTO后,國家逐步開放基本建設市場。隨著建筑業3年過渡期、設計咨詢業5年過渡期先后結束,國內市場已全方位開放,外資紛紛入駐國內市場。"十一五"期間,我國積極利用世界銀行的貸款、亞洲開發銀行的貸款用于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設,比如說農田節水的建設、水土保持的建設。《水利發展規劃(2011-2015年)》還鼓勵和引導外資參與《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鼓勵類、允許類水利項目建設與管理,同時有效利用國外優惠貸款和國際商業貸款,提高水利利用外資的規模和質量。
外資的注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國水利與港口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而且還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方法和管理技術。但是,對于國內水利與港口工程建筑企業而言,外資的進入無疑擠壓了其發展及利潤空間,給本土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另外,跨國航運公司投資港口總是按其自身的利益進行選址和布局,這樣會打亂中國集裝箱碼頭的總體規劃和安排,對中國港口的總體戰略實施帶來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