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險行業
傳統意義的銀行保險是由銀行、郵政、基金組織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共同的銷售渠道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隨著保險在金融中的滲透,銀行與保險加深戰略合作,出現銀行入股保險公司、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和銀行直接設立保險公司的模式。目前中國銀行保險市場主要為銀郵代理模式和銀行設立保險公司兩種模式,而銀行設立的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的方式主要通過銀郵代理。因此,本文對銀行保險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銀郵代理領域。
- 詞條目錄
- 6.1 優勢分析(Strengths)
- 6.2 劣勢分析(Weaknesses)
- 6.3 機會分析(Opportunities)
- 6.4 威脅分析(Threats)
銀行保險行業定義與分類
銀行保險行業定義
傳統意義的銀行保險是由銀行、郵政、基金組織以及其他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合作,通過共同的銷售渠道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隨著保險在金融中的滲透,銀行與保險加深戰略合作,出現銀行入股保險公司、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和銀行直接設立保險公司的模式。目前中國銀行保險市場主要為銀郵代理模式和銀行設立保險公司兩種模式,而銀行設立的保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的方式主要通過銀郵代理。因此,本文對銀行保險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銀郵代理領域。
銀行保險的特點分析
與傳統營銷模式相比,銀行保險在客戶群、產品、服務、培訓模式和展業模式方面都具有自身特色:
銀行保險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考察現階段我國政策對銀保業務的規定,可以發現,很多規定對銀行保險合作開展業務是持鼓勵態度的。
銀行保險在中國的發展階段
中國的銀行保險始于1995年,我國的銀行保險雖然只發展了短短十幾年,但不論業務種類還是業務規模都在不斷發展完善。但是無論從模式上還是從法律制定上來講,我國的銀行保險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銀行保險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2013年,中國銀行郵政代理保費收入為5908億元,同比增長43%,終于扭轉連續兩年銀保市場保費收入下降趨勢。2012年,中國銀行郵政代理保費收入為4131.47億元,同比下降9.73%,2011年中國銀行郵政代理保費收入為4576.84億元,同比下降1.85%。2014年上半年,由于人身險大幅增加,導致銀行郵政代理保費收入為3299.05億元,同比增長41.35%。近年銀行郵政代理保費收入整體比較平穩,2013年開始才出現大幅上升,主要是因為銀行郵政系保險公司快速發展所致。
行業財務指標、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銀行保險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中國銀行保險行業領先企業
(一)工商銀行
(二)建設銀行
(三)農業銀行
(四)中國銀行
(五)招商銀行
(六)交通銀行
(七)民生銀行
(八)中信銀行
(九)中國人壽
(十)太平洋壽險
中國銀行保險業發展的SWOT分析
優勢分析(Strengths)
相對于保險公司自己建設銷售渠道,和保險公司通過其他渠道銷售產品,中國銀行保險行業具有以下優勢:
1、降低經營成本
2、充分利用資源
一方面,銀行可以利用保險公司的客戶,擴大其影響并深挖資源潛力;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可以利用銀行的品牌和形象優勢,增強客戶對保險產品的信賴度,相當于對銀行已有的基礎客戶群體進行再開發。
3、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務
一方面,銀行通過代理銷售保險產品,能夠豐富服務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另一方面,保險公司通過開發銀行代理產品,進一步豐富產品體系,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服務。
劣勢分析(Weaknesses)
1、產品單一
銀行保險產品種類單一難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由于目前我國的銀行保險還只是一種簡單的協議合作,雙方難以做到客戶資源共享,因此在銀行保險產品開發方面缺乏互相溝通.造成目前市場上銀行保險產品種類單一,缺乏個性特色,同質化現象嚴重,難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2、文化差異
企業文化存在差異,難以融合銀行和保險公司的企業文化差異很大.而兩種文化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是銀行保險的內在要求,但由于各自的治理營銷方式和員工激勵機制也不相同.兩種文化融合較難,文化沖突的存在會提高經營成本
3、風險管理難度增加
風險管理難度加大、銀行保險作為一種金融創新,在帶來收益的同時必然會帶來新的風險我國的銀行保險還處于銀行代理保險公司銷售保險產品的階段所以應主要防范銀行保險銷售行為中存在的風險避免銀行保險銷售人員的操作失誤給銀行保險公司以及投保人帶來的風險此外應注意防范保險風險通過銀行進行傳播,產生風險外溢。
機會分析(Opportunities)
1、保險市場平穩發展
在經歷了迅猛的規模擴張以后,我國的保險業逐漸進入了理性的增長一方面,保費規模保持持續和穩定的增長,2014年1-11月,中國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8714.76億元,同比增長17.80%;另一方面,保險企業也開始注重市場潛力的深度挖掘,中國保險市場現已全面放開,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市場主體的數量顯著增長,業務結構也不斷調整。截至2014年11月,中國有財產險公司65家,人身險公司71家。
2、監管政策不斷放松
在政策層面,監管部門有放寬混業經營限制的趨向,保監會陸續出臺了《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保險公司收購合并管理辦法》等。銀行保險向更高層次模式發展的法制壁壘有望逐漸消除,綜合經營將有較大的???展空間。
3、外資保險公司帶來寶貴的發展經驗
中國金融行業不斷開發,外資保險主體的數量不斷增加,由于外資保險公司具有比較成熟的銀行保險經營的技術和經驗,因此也為我國銀行保險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具有成熟技術的銀行保險產品以及先進的經營模式和理念,有助于打破我國銀行保險產品單一的格局,為銀行保險的快速增長提供有益的借鑒。截至2014年11月,中國外資財產險公司數量為22家,外資人身險公司數量為28家。
威脅分析(Threats)
1、國外金融集團的混業經營體制的挑戰
由于目前我國金融業仍采用分業經營體制,這導致銀行保險的發展模式僅局限在銷售協議這種低層次的合作上,限制了銀行保險進一步發展融合。而隨著美國《現代金融服務法案》的頒布,世界各國金融業基本上實現了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的變革。經營制度的差異會使得我國金融企業在與國外實行綜合經營的金融集團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2、國外勢力強大的金融集團的直接沖擊
身處國際金融體系當中的我國金融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國家大環境的影響,中國金融行業大幅度開放,中國銀行保險業面臨的沖擊更大,與國外勢力強大的金融集團相比,不論是國內的銀行業,還是保險業,其發展歷史短,管理經驗不足,資金實力薄弱、經營規模小等劣勢顯而易見。對于國內的金融業來說,國外的金融集團大舉進軍國內金融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