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樓宇
智能樓宇的核心是5A系統,智能樓宇就是通過通信網絡系統將此5個系統進行有機的綜合,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節能的特點。智能樓宇是一個邊沿性交叉性的學科,涉及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通訊技術、建筑技術等,并且有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在智能樓宇中應用。
智能樓宇
基本概念
通過樓宇自控系統(這里指通常所說的小BA系統或狹義BA系統,采用先進的計算機控制技術,管理軟件和節能系統程序,使建筑物機電或建筑群內的設備有條不紊、綜合協調、科學地運行,從而達到有效地保證建筑物內有舒適的工作環境、實現節能、節省維護管理工作量和運行費用的目的。
發展和起源
樓宇對講系統最早起源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歐美國家、香港、臺灣等地區已存20多年,自本世紀80年代末期逐步引入大陸,當時國內主要為代理國外的單戶型產品,可視對講產品主要有日本、韓國、臺灣品牌,在上海廣東有銷售,比如日本的“愛峰”等。
90年代初期起,國外樓宇對講系統生產制造商陸續到中國開拓市場,但最早的樓宇對講產品功能單一,主要有單元對講、可視門鈴等,在這個時期,國內市場年需求量不足十萬戶。在經過了1995-1997年的國內市場第一個發展期后,技術也不斷進步,單元樓宇型對講及可視對講用戶呈現持續增長勢頭,集中在房地產市場啟動較早的廣東、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90年代末,樓宇對講產品進入第二個高速發展期,大型社區聯網及綜合性智能樓宇對講設備開始涌現。在經歷了了代理國外產品、自主研發單戶型、模擬非可視系統、模擬可視系統后,逐步形成了以可視聯網樓宇對講安防系統為主流產品樓宇對講市場。
1990~1995年期間,國內樓宇對講系統基本全部為對講系統,95年左右,國內才開始出現使用可視對講系統安裝的住宅小區,但是數量極少,使用產品也均為進口產品,而且產品在功能上以最簡單的直按式系統為主,輔助的出現極少的數字式系統。
在這期間,又有很多國際性產品進入國內,比較典型的為西班牙的弗曼思科斯FERMAX、韓國的KOCOM、韓國COMMAX、日本NET,這些國際性品牌帶入了新的樓宇對講概念:可視功能、小區管理功能。
在這些品牌的大力帶動下,國內的樓宇對講市場不斷的擴大,而國產產品也出現了新的動向。96年左右,深圳市視得安科技公司開發出了國內第一臺可以實用的可視對講分機。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國內公司投入到樓宇對講行業中,通過消化吸收國外知名品牌的精髓,并以國內實際的情況(如國內小區密度更大,小區容量更大),進行樓宇對講產品的本土化開發。
1996-2000年之間是國內樓宇對講行業發展的第一次高潮,主要體現在樓宇對講系統本身的功能開發方面:更強的聯網能力、更好的產品穩定性。并隨著一批新興的樓宇對講企業也進入到產品大量銷售階段整體的樓宇對講市場進入到激烈的競爭階段。此段時間全國各地樓宇對講廠商達到數百家。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由于競爭激烈,部分進口產品開始在國內設立自己的加工中心以降低成本,成立了很多獨資或合資樓宇對講企業。這一階段,新技術在樓宇對講產品中進行運用。市場的競爭趨于殘酷,一些廠家在激烈的競爭中退出樓宇對講市場,只有產品質量穩定、產品技術全面、價格更有競爭力、服務更加完善的廠家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隨著對講市場的不斷擴張,國家及各地也相應的出臺了部分政策以規范對講市場,在各地紛紛有一些強制性要求安裝樓宇對講系統的政策出臺,同時也帶動了對講產業的蓬勃發展。
系統造價
一般情況,弱電系統占工程總造價的2%-5%,而樓宇自控系統占弱電系統(不含消防系統,不考慮網絡設備)投資的比例沒有規律,但總體不會超過40%,不同的建筑類型及建筑規模,樓宇自控系統的建設投資不同,主要取決于建筑類型、規模以及采用的暖通空調、水、電的設備及控制工藝。
內容
1、視頻監控系統 2、安防報警系統 3、樓宇對講系統 4、門禁一卡通系統 5、火災報警系統 6、公共廣播系統 7、多媒體會議系統 8、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系統 9、多媒體信息發布系統 10、機房系統11、樓宇BA系統 及IBS系統集成
鑒定方式
智能樓宇管理員四級、助理智能樓宇管理師三級鑒定為理論考試、技能考試兩個部分;智能樓宇管理師二級鑒定分為理論考試、技能考試,綜合評審三個部分;均采用百分制閉卷筆試方式。考試考三門,即理論、技能和實踐操作,有綜合布線系統工程概述、工程預算、工程施工及常見問題的分析與處理、工程項目招標方案與技巧、綜合布線系統的測試與驗收、布線測試技術及相關國際標準等。均采用一體化鑒定,即將理論知識融合在技能操作考核中,考核成績實行百分制,成績達60分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