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服務熱線400-068-7188

MCU行業

簡體 | 繁體 | 分享 | e 100
編輯次數: 6 次  更新時間: 2015-08-31 09:36:52
參考資料:
中國MCU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MCU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 Unit)的英文簡稱,是指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及發展,將計算機的CPU、RAM、ROM、定時計數器和多種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

MCU行業定義與分類

MCU行業定義

MCU是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 Unit)的英文簡稱,是指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及發展,將計算機的CPU、RAM、ROM、定時計數器和多種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級的計算機,為不同的應用場合做不同組合控制。

微控制器扮演著各種系統控制核心的角色,協調各系統和顯示、鍵盤、傳感器、電機等周邊器件的操作。1975年,摩托羅拉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塊MCU。現在,它已廣泛應用于消費類電子、汽車電子、信息、工控、通信、航天和軍工等諸多領域,并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廣闊的應用領域及相關應用終端的繁榮將成為MCU產業穩步上升的支撐力。

MCU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MCU可從不同方面進行分類:根據數據總線寬度可分為8位、16位和32位機;根據存儲器結構可分為Harvard結構和VonNeumann結構;根據內嵌程序存儲器的類別可分為OTP、掩膜、EPROM/EEPROM和閃存Flash;根據指令結構又可分為CISC和RISC微控制器。

MCU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MCU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我國政府自2000年以來,大力支持發展MCU行業,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

(1)2000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制定了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政策,對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2000年11月,信息產業部頒布了《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及產品認定暫行管理辦法》,該辦法是《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18號文)的重要補充。

(3)2000年1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頒布了《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出臺了針對集成電路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4)2001年4月,國務院頒布《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2001年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頒布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對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鼓勵集成電路技術的創新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5)2002年10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稅收政策的通知》,出臺了針對集成電路產業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

(6)2005年3月,財政部、原信息產業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了《集成電路產業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是《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18號文)的重要補充。

(7)2006年3月,國務院制訂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是我國增強高技術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十一五”期間,必須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軟件和新型元器件等基礎性核心產業。

(8)2007年1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07年度)》,明確將集成電路列入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

(9)2007年3月,信息產業部發布了《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明確將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列為大力發展核心基礎產業的重大工程。

(10)2008年1月,原信息產業部編制并頒布了《集成電路產業“十一五”專項規劃》,其中對設計業的發展思路是:鼓勵設計業與整機之間的合作,加快涉及國家安全和量大面廣集成電路產品的設計開發,培育一批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骨干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電路產品。

(11)2009年4月,國務院通過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中提出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完善集成電路設計支撐服務體系,促進產業集聚,引導芯片設計企業與整機制造企業加強合作,依靠整機升級擴大國內有效需求。

(12)2010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我國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作為“十二五”重點發展的七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其重點包括著力發展集成電路等核心基礎產業。

(13)2011年2月,國務院發布的《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等七個方面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優惠政策。

(14)2012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中將高性能集成電路工程列為二十個重大工程之一。《規劃》明確提出未來政府將在政策上重點扶持,力爭到2015年,集成電路設計業產值國內市場比重由5%提高到15%,同時亦將新型平板顯示工程列入發展規劃。

(15)2014年4月,中國1200億元芯片產業扶持基金將成立,芯片國產化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轉,相關方面的資金投入將有望實現幾何級增長。在此背景下,核心技術的突破和國產化將進入高峰期。包括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數字電視等重要領域的芯片,均將有望實現進口替代。產業鏈條上,集成電路芯片的設備、設計、制造、封裝企業,均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MCU行業技術環境分析

1、專利申請數量變化情況

從我國MCU專利技術總體申請量變化趨勢來看,2008年開始,MCU技術步入成長期,每年新申請的專利技術數量呈上升趨勢,2010年突破1000個,2013年為1821個。

 

1

 2、專利公開數量變化情況

從我國MCU專利技術總體公開量變化趨勢來看,2007年以前公開數量均在500個以下,2008年開始提升較快, 2011年公開突破1000個,2013年,公開數量突破2000個,達到2350個。

 2

 

2、MCU行業專利類型分析

從專利類型來看,MCU行業實用新型專利最多,占53.42%;外觀???計專利最少,占比為0.03%。

 

3

 

3、MCU行業技術領先企業分析

從我國MCU專利技術申請人構成來看,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專利數量最多,達到105個;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位列第二和第三,專利數量分別為103個、80個。

圖表:截至2014年4月MCU行業相關專利申請人構成(前十位)(單位:個)

申請人專利數量
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105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03
國家電網公司80
上海海爾集成電路有限公司61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50
清華大學46
長安大學44
浙江大學42
深圳市德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2
天津大學39

5

4、MCU行業熱門專利技術分析資料

從我國MCU專利技術申請分布來看,G05B19/00分布量最多,擁有690個專利技術;其次是G06F3/00、G08C17/00,分別有387個和376個。

6

MCU行業主要應用領域分析

MCU廣泛應用于儀器儀表、家用電器、醫用設備、航空航天、專用設備的智能化管理及過程控制等領域。

 7

MCU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受全球經濟形勢和半導體市場衰退的影響,各大品牌MCU廠商在全球區域范圍內市場銷售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然而,得益于中國MCU市場的整體增長,中國MCU市場中各大MCU廠商還是獲得了不同幅度的增長。

8

 行業財務指標、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MCU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國際MCU行業知名企業

車用電子大廠瑞薩(Renesas)

飛思卡爾(Freescale)

MicroChip

意法半導體

觸控廠愛特梅爾(Atmel)

中國MCU行業領先企業

瑞薩電子(中國)有限公司

飛思卡爾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

中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盛群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炬力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

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沛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義隆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松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凌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MCU行業五力競爭模型分析

MCU行業內部競爭威脅

按照規模和實力劃分,現階段國內具有規模的MCU企業可以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國際大型MCU企業,第二類是實力強勁的臺資MCU企業,第三類是中國大陸本土MCU企業。國際和臺資企業在技術、資金和人力資源方面均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內資企業在行業中處于相對弱小的地位。

9

MCU行業上游議價威脅

MCU行業的上游行業為晶圓代工廠商、封裝和測試廠商,為MCU企業提供晶圓代工、封裝和測試服務。而目前國內各類型的封裝測試廠家在技術水平、生產規模及市場開發等方面都存在競爭差異,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對MCU行業的議價能力。

MCU行業下游議價威脅

MCU產品應用領域廣泛,市場需求量大;但由于,目前中國大部分MCU企業集中于中低檔產品的生產,同質化競爭嚴重。因此,總體而言,行業下游議價能力較強。

10

MCU行業潛在進入者威脅

通過以下分析可知,行業的吸引力較大,但進入壁壘較高,潛在進入者威脅主要來自國外和中國臺灣地區實力較強的MCU企業。

11

MCU行業替代產品威脅

以下分析可知,MCU行業產品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和不可替代性,但同時面臨較高的挑戰。綜合來看,替代品威脅程度一般。

12

 

文章評價COMMENT

還可以輸入2000個字

評論載入中...

研究員周關注榜

 
 
AAPP
前瞻經濟學人APP下載二維碼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

關注我們
前瞻產業研究院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我們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