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業務應用的融合。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使用統一的通信協議。三網融合有利于網絡資源實現最大程度的共享,其最終目標是要使一張網上能提供語音、視頻和數據三種業務捆綁。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電信網和互聯網已經實現融合,未來融合的關鍵是電信網與有線網的融合。
三網融合的定義
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業務應用的融合。表現為技術上趨向一致,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使用統一的通信協議。三網融合有利于網絡資源實現最大程度的共享,其最終目標是要使一張網上能提供語音、視頻和數據三種業務捆綁。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電信網和互聯網已經實現融合,未來融合的關鍵是電信網與有線網的融合。
事實上,在我國三網融合的實質是電信和廣電的雙向進入問題。可能融合的領域包括:固定和移動語音、互聯網接入、電信增值等電信傳統領域,視頻等廣電傳統領域,以及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領域。
三網融合發展政策環境分析
《國務院關于印發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的通知》
推進三網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戰略部署,不僅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舉措,也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任務,對于促進信息產業、文化產業和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生產、生活服務需求,拉動國內消費,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三網融合是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現代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內在需求,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得迫切要求。加快推進三網融合,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大舉措,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任務,有利于迅速提高國家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技術創新和應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生產、生活服務需求,拉動國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更好地參與全球信息技術競爭,搶占未來信息技術制高點,確保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有利于創新宣傳方式,擴大宣傳范圍,牢牢占領思想輿論主陣地,促進文化繁榮興盛,保障國家文化安全。
《關于印發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在省(區、市)人民政府自愿申報的基礎上,按照試點地區(城市)應具備的條件,經國務院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審議批準,確定了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包括:北京市、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上海市、江蘇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福建省廈門市、山東省青島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長株潭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四川省綿陽市。
《關于加強三網融合試點地區IPTV集成播控平臺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和《三網融合試點方案》,IPTV集成控制平臺的建設和管理由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負責。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IPTV集成控制平臺建設和運營管理的相關問題。
《關于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0】35號)要求,在省(區、市)人民政府自愿申報的基礎上,按照試點地區(城市)應具備的條件,經國務院同意,確定了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
三網融合長遠前景
三網融合的長遠前景是網絡層上廣電網和電信網互通互聯,業務應用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最終將是行業監管政策和監管架構上的融合。
圖表1:三網融合后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獲得所需要的服務
三網融合發展狀況分析
行業發展階段
在雙向進入的試點階段,主要以推進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階段性進入為重點,制定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不斷擴大試點廣度和范圍;加快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升級和改進。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初步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探索建立分工明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協同高效的工作機制,調整完善網絡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業務規劃發展、網絡信息安全和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用戶權益保護等管理體系,基本形成保障三網融合規范有序開展的政策體系和機制體系。
2010年1月21日,國務院發布《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國發【2010】5號)文件,文件中提出雙向進入廣電與電信各自的權利:
符合條件的廣電企業可以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比照增值電信業務管理的基礎電信業務、基于有線電視網絡提供的互聯網接入業務、互聯網數據傳送增值業務、國內IP電話業務。
符合條件的國有電信企業可從事除時政節目之外的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制作、互聯網視聽節目信號傳輸、轉播時政類新聞視聽節目服務,以及除廣播電臺電視臺形態以外的公共互聯網音視頻節目服務、IPTV傳輸服務、手機電視分發服務。
廣電部門負責建議、管理和運營IPTV和手機電視的集成播控平臺,同時進行內容生產,宣傳部門指導。電信企業僅負責IPTV傳輸、手機電視分發服務,其傳輸、分發網絡應與IPTV、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對接,確保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并提供服務質量保證。
此階段主要的工作是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推進三網融合;自主創新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掌握一批核心技術,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的網絡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網絡信息資源、文化內容產品得到充分開發利用,融合業務應用更加普及,適度競??的網絡產業格局基本形成;適應三網融合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基本健全,職責清晰、協調順暢、決策科學、管理高效的新型監管體系基本形成;網絡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監管機制不斷完善,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三網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提高信息化水平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廣電網絡未來很可能脫離現有"中宣部-廣電總局"的管理體系,納入到基礎網絡的管理架構中,在此情形下,中國的行業監管部門很可能會更加接近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角色,統一管理電信網絡和廣電網絡。
在目前擁有全業務牌照的三大電信運營商中,中移動因其歷史上專注于移動通信業務,缺少接入網,在目前的通信全業務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而在三網融合、允許雙向進入的背景下,中國移動完全可以通過收購、參股、合作等多種方式借助各地區廣電有線網絡的接入,實現全業務整合經營;而一些實力較弱的廣電網絡可以背靠資金實力雄厚的中國移動進行網絡改造,提升網絡綜合業務價值。
行業競爭現狀
設備提供商是指通過向運營商、行業客戶、個人用戶等提供通信、廣電設備,并幫助其組成各級通信網絡或實現特定通信功能的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
目前設備提供商是三網融合產業中規模最大的領域,在整體產業規模中所占比重達到50%左右,相關企業分布范圍較廣泛,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四川和湖北等地區。
當前,國際最主流的通信設備供應商主要有七家,分別為:愛立信、華為、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朗訊、中興、摩托羅拉、思科等,總計為全球兩百多個國家60億人口提供通信設備供應,因此,無論是從上游采購、企業自身組織架構還是下游市場來看,通信設備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均非常高,面臨的競爭不僅來自國內,也受到國際方面的挑戰。
圖表2:中國三網融合主要設備提供商區域分布
網絡服務商是指向運營商及行業用戶提供軟件或基于軟硬件系統的解決方案的企業。目前網絡服務商產業規模在國內三網融合產業整體規模中所占比重約在10%左右,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地區。
我國通信網絡2G、3G、LTE-4G多網絡制式共存。根據網絡建設區域化發展差異,目前,網絡服務行業已經形成不同的市場結構:
2G網絡建設主要集中經濟發展略慢的西北和西南區域,3G網絡建設目前主要集中沿海發達省市;網絡維護服務與通信網絡主干線、傳輸干線、網絡設備等網絡固定設施規模大小相關,目前以華南、華中、華東等主要通信業務區域;網絡優化業務面向用戶感知和體驗,基于通信網絡進行的網絡語音、數據業務等各項需求的分析及優化,重點發展于華南、華中、華東等網絡用戶數量及增值應用較廣的區域。總體而言,我國通信網絡技術服務市場發展與運營商戰略發展密不可分。
通信網絡技術服務行業結構已形成由運營商、設備商以及專業網絡通信技術服務商共同承擔網絡技術服務的三足鼎立局面。除卻運營商運維部門及其下屬實業公司和設備提供商進行網絡服務外,專業網絡技術服務商逐漸形成三類不同發展方向的企業:綜合性通信網絡技術服務企業、專一性網絡技術服務企業、區域性通信網絡技術服務企業。
圖表3:中國三網融合主要網絡服務商區域分布
內容提供商是指向廣大用戶綜合提供信息業務、增值業務以及服務內容制作等內容的企業;服務提供商是指為個人及行業用戶提供其所需應用服務的企業。其中內容提供商主要包括,音樂制作、視頻制作、游戲制作、電子書制作等;增值服務提供商包括多媒體類、信息咨詢類、商務管理類、通信類等。
目前內容與應用服務產業規模在國內三網融合產業整體規模中所占比重約在15%左右,企業主要分布在國內一線城市。
圖表4:中國三網融合服務與內容提供商區域分布
行業財務指標、經濟指標、效益指標等更多內容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三網融合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
中國三網融合產業領先企業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電廣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北斗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